文\义帆
中学时代的作文,在我看来,算不上写作。
不是因为字数太少,而是在于,作文全部由老师命题。那时的我,一提起作文便苦大仇深,虽然作文成绩在班中尚属优秀,但写作文实在是为了考试过关的无奈之举。
后来,在长期阅读生活中,有三本书,对我震撼最大、影响最深,乃至让一个内心对写文章极抗拒的人逐渐有了主动写作的愿望,最终义无反顾地踏上写作之路。
下面,以时间为叙,讲一讲我和这三本书的故事。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苦涩的微笑,温馨的泪水
I.初识欧·亨利
中学时代,尤其是高中,每天做三篇语文阅读保持语感,是学生的家常便饭。
穿梭于各种文学体裁中的我,渐渐养成了“挑食”的毛病,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形成了自己的喜好。
散文虽美,但一篇读完往往让人不知所云,而且之后还不得不应付几道“为什么鱼的眼睛里‘泛着诡异的光’?”之类、让人摸不到头脑的问题。因此,散文是高中时我最不愿意遇到的文体。
记叙文要好一些,没有散文中拗口的修辞,故事内容平实易懂,得分率也是最高的,是比较受欢迎的文体。但记叙文常常故事太过直白,“文似看山不喜平”,它们并没有为我的语文学习带来过多的乐趣。
后来,有种文体逐渐吸引了我,有位作家的名字就像灰暗的语文试卷中闪耀的一颗明星。
他的文字,幽默诙谐,嬉笑怒骂尽在其中;故事的结局,峰回路转,让你在恍然大悟之后,独自微笑、独自流泪。
是的,这种文体就是讽刺小说,这位作家就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欧·亨利。
II.那个时代,那个人
同是短篇小说巨匠,另两位作家——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各有自己的风格。
契诃夫的文字总是让人感到无比的沉痛,仿佛文章中伸出一双手,死死地扼住读者的咽喉,让人在极度艰难的呼吸和压抑的气氛中,体验19世纪后半叶俄国普通民众的困苦生活;莫泊桑的故事曲折离奇,但是篇幅通常较长,也是那时的我所不喜欢的。
欧·亨利的风格同他们二人有所差异。他所生活的时代,是美国社会经济蓬勃兴起的时期。
欧·亨利出生于1864年。次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国家的统一为社会的快速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发展的背后,常常以底层人民的痛苦作为牺牲;繁荣的表象之下,包藏了令人不齿的欺骗、伤害。
社会生活的欣欣向荣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反差激励一大批文学家纷纷用纸和笔去揭露社会的黑暗面,成为了美国近代史著名的“扒粪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亨利用丰富的细节、精巧的构思,从不同的角度把当时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展现给了我们。
III.走进他的世界
高中毕业的暑假,我学会了网上购物。这对在县城生活的人而言,无异于开拓了一片新大陆,因为自己将不再受制于城里几家小书店有限的书目,而能一跃而入浩瀚的书籍海洋,任意遨游。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网上购买的三本书,一本是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一本(准确地讲是“一套”)绣像版的《史记》,第三本就是《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这本小说集收集了45篇欧·亨利的作品,第一篇是大名鼎鼎的《麦琪的礼物》(也译作《圣贤的礼物》),最后一篇以《钟摆》做结。其他我们耳熟能详的《最后的一片叶子》、《警察与赞美诗》、《二十年后》也收录在这部集子中。
除了一些名篇佳作,最令我难忘的,是《艾基·舍恩斯坦的春药》。
文中,艾基在一家药店工作,他和朋友昌克共同爱着房东李德尔的女儿罗曦。不同的是,昌克是明恋,艾基是暗恋。
有一天,昌克突然来到药店找艾基买春药。原来,罗曦答应同昌克私奔,但还举棋不定。为了防止在约定的时间又一次反悔,昌克决定提前给罗曦下点儿“春药”——“让姑娘吃下去之后,她会变得更喜欢你”。
艾基嘴上不说,心里已算计好。他偷偷地把安眠药当做春药送给昌克,而后暗中向罗曦的父亲李德尔泄露了他女儿的私奔计划。
一切都已安排妥当,艾基看上去“稳操胜券”。然而,第二天,昌克却喜气洋洋地来感谢艾基。
这让艾基(也让读者)很是费解,作者则借昌克之口说明了真相:
我看着罗曦,心里想‘昌克,你要想得到这位姑娘,就要用堂堂正正的手段——你不能欺骗这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姑娘。’因此,我把你给我的那包药放回到口袋里。
这时,我将目光转向了餐桌上的另一个人。我心里想,这个家伙对他未来的女婿太缺乏好感了。
于是,我瞅准一个机会,把那包药倒进了老头子李德尔的咖啡杯里,你明白了吗?
文章到此结束,没有强迫性的说理,没有体悟了人生真谛般的感慨,只是把真相呈现出来,而后一切便戛然而止,作者拂袖而去。留下读者一人,让你哭笑不得,唏嘘作叹。
这就是欧·亨利的风格,也是我爱上他的原因。他的小说第一次让我有了文学创作的闪念,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妙笔生花,写出故事,打动人心。
这是我加入无戒训练营的第一篇文章,
希望文友们在评论区多多交流,
大家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