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听说了这个剧团,心心念念了好几年,终于在剧团三十周年之际有幸看了《听海之心》。由于心不够静,对这种艺术方式的理解也不够深刻,还不能完全的融入和欣赏每一个细节,但是感谢这专注的七十分钟,将我们从喧嚣的平日拉入到一个宁静的场域,尝试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尝试与大自然打成共识。
非常喜欢一开始的开场,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所有的表演者以完全静默的方式慢慢的走上舞台,在这完全的寂静中,你会敏感的察觉到周边环境哪怕最细微的震动,所有观众从剧场外面带进来的焦虑、拥挤、杂乱都似乎清晰的展现在你的眼前,你不用看就可以察觉。在这样的场域中,你以清醒的觉知跟随舞团开始了整个静心的旅程。
之后,随着不同的鼓声、锣声,配合着背景的不同潮水,我们仿佛融入了水中,感受着潮水的起伏。其中一度我想起了自己在冲绳潜水时的经历,那时候浪很大,在甲板上随着潮水起伏一开始我能感受到的是自然的力量,我们在自然面前有多么的渺小,然后过一段事件后当我习惯了这个起伏的节奏,我又开始感觉到我们与自然的联结,潮水起伏的循环,耳边拂过的清风,都令我久久不能忘怀。通过优人神鼓设置的场域,我似乎又回到当时,感受到融入自然的自由与喜悦。
回家后查询这部剧的资料,原来鼓在《听海之心》中从大到小,有十几种不同的音色,最小的小鼓,是小水滴的清澈;腰鼓、中鼓到大神鼓,则各自代表着水流的澎湃缓急。铜锣亦因其制作不同而被区分为僧钵锣、抄锣和风锣,在音色上也有各自的表达:抄锣是海,风锣是风,而僧钵锣正是海底的原音“om”,并在整部作品的结尾与细微宁静的磬共谱最后的弦音。人的身体在《听海之心》里,更像是乐器的一部分,看似没有声音的身体,在动静之间与乐器相配合,传递着另一种旋律。在演出时的确能感觉到不同的鼓的击打方式预示着不同的潮水,但是没有感受到水滴、微风这么细致的角度,看完解说后对这场演出的细腻程度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后可以从更细致的角度去体会这样的演出。
另一方面,作品在顺序上也有一定的安排:《崩》像是书法的一撇,一笔就画开了序幕,彷佛山崩地裂,迸出了裂缝,现出了水的源头,象征人的诞生,水顺势而流,象征人生的过程。整个《听海之心》的作品是来自于水的意象,《崩》是前的巨响,经过一个爆发之后,才涌现了潺潺的水流。《流水》象征禅定后,内在萌发的力量。流水彷佛是一个孤独的力量,从小水滴汇聚而成,它以柔软的心,接受来自各地的水源,汇成江河,当遇到乱石的阻碍,它选择顺势前行,依然川流不息,遇到断崖时又成为瀑布,最后流向汪洋大海。《听海之心》是一波又一波的钟声像海水一样侵袭过来,整个人像洗过澡一样被冲刷干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水滴汇聚成江河流到了大海,也会顺着漩涡流进了海底,在海的中心是宁静的状态,此时不受外在的干扰,没有时间,没有压力,彷佛顺着水流,进入的心灵深处,静水流深,涤净尘埃。《冲岩》象征着人生面临挑战但却不断地超越。是一场结合力与美的曲目,表演者以弹跳动作,用45度倾斜的方式打鼓,迥异于传统的打法,这象征着海浪撞击岩石,是优人神鼓创新的打击法。《海潮音》是《听海之心》作品中最终的曲目。黄志群将海浪的冲击、繁复、翻腾的声音,收在大神鼓、大抄锣、僧钵锣这三个大乐器之内。僧钵锣传递的是平稳的、深刻的、深入人心的海潮音;大抄锣传递的是狂啸的、立体的、波浪翻腾的海潮音;大神鼓代表的是生生不息、广阔无垠的海潮音。当理解了这个安排后再去回味整个剧,似乎能找到新的体会的角度,非常的有意思。
感谢优人神鼓带给我的新体验,以静谧的开始觉察自己和周围的环境,随着鼓声感受生命的本质,以OM的吟唱配合鼓声与自然融合,非常愉快的70分钟静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