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辉是一个来自小城的青年,父母都是工人,还有一个小他八岁的弟弟,家境一般,毕业后来北京,也是因为没什么退路,县城里没有什么机会给他,最重要,他也不想让亲戚朋友看他如何的不堪,这个想法,逼着他远离家乡。
来北京的时候,身上不过800块钱,那是母亲给他的,穷家富路。2004年的北京,还不怎么流行买房买车,外企还是青年们最为向往的地方。文辉毕业于一个三本院校,到了北京,那毕业证就根本拿不出手,何况,他学的还是法律专业,法律嘛,说起来高端,用起来心酸,进公检法,还需要通过国考,当律师做法律顾问,还需要通过司考,所以说法律专业根本就是一个毫无价值的专业,四年的时间换一个证书而已。23岁的年纪,脑子里还空空如也,尤其是出身底层家庭,就读于普通院校,除了些纸上谈兵的知识,就剩一副还不错的皮囊了。
一,爱情篇
这个年纪,想的最多的,并不是如何赚钱,赚钱是30岁的人考虑的事儿,这个年纪考虑的是爱情。爱情和性有什么分别呢?是程度不同吗?不上床的是爱情,上床的是性吗?好像也不贴切,文辉并没有考虑这么复杂,他想的首先是性,他觉得性就是爱情的另一个称呼。来北京第一个电话是打给他的大学女同学J,他喜欢了四年的女同学。J的父母在北京定居,一毕业,J就回到了北京,文辉在通讯录上找到座机,拨通后,电话那头并没有什么表情,平铺直述的说了几句话,然后就挂断了。短短的几分钟里,文辉根本就来不及展示自己如何的勤奋,如何的胸怀大志,如何的上进,算了吧,虽然J亭亭玉立的身影不时的萦绕在梦里,在睡前的谈资里,甚至未来的生活里,但是这一个电话,也就终结了他的幻想。北京,给他上的第一节课就是,社会和学校真的不同了,学习成绩已经不是硬通货了,梦想是不值钱的。
Q是文辉在大学跆拳道社团认识的女生,各方面都比较主流,衣着,学习,外貌,都没什么挑剔,而且,她比较成熟,不仅仅是发育,她还在大学时期就做一些生意,类似现在的微商的。这就和文辉有强烈的互补。家境优越的Q可能也是对文辉这样小城青年比较好奇吧,满脑子的文学作品,随便就能把一个典故讲出故事,就像如今的名嘴高晓松罢,当然是颜值高时代的高晓松,况且,文辉的跆拳道水平,也是要高出她好几个段位的。于是,毕业后Q就成了文辉唯一能够倾诉的人,关系也就在瞬间变得亲密了。回头想来,那时候,Q也真是够傻的,一个穷小子,有什么值得好奇的嘛!
文辉在北京从没有休息过,也不乱花钱。同事们下班都会买瓶啤酒,吃一把羊肉串儿,文辉却不会,他会去超市买特价的包子,三元牛奶,因为,他有一个计划,他和Q的约定,他去Q的城市见她。
那是文辉最快乐的时光吧!怀揣着在北京赚的钱,到石家庄去约会。他们一起在母校里散步,一起指着一条街说,挨家的吃过去!而且,在那家,传说中的,学长学姐出没的宾馆里,和Q有了更亲密的关系...而后的每个假期,异地恋的两个人都会相聚,在北京特3的公交车上,文辉和Q坐在二层最前的那个座位,从头坐到尾,就这么拉着手,看着北京的三环路。下车过天桥的时候,文辉张开衣服,为Q挡风,感动的她痛哭流涕,她说,那一刻,她几乎决定嫁给文辉了,文辉就傻呵呵的笑着,难道你以前就没有这么想过麽!时间过得真快,文辉在单位也有了小小的发展,于是他就想问Q下一步的打算了,Q说,你有5万块吗?没有钱结不了婚的,而且,而且,我也不会嫁给一个县城的人的。这个时候,他才明白天桥上痛哭流涕的Q那句话的意思。文辉感觉自己崩溃了,他的唯一的精神支柱就这么崩塌了!小时候他依靠父母,觉得父母是他可以依靠的,后来在中学,他发现了自己靠不住父母,因为周边同学的父母都很优秀,自己是底层的群体。工作后,他发觉Q是他的依靠,她什么都懂,知道怎么搭配衣服,知道怎么应对办公室政治,知道好多让他疯狂的事情,可是,这竟然只是假象,那些亲亲我我都似乎是假的。文辉躲在办公室的洗手间半天不出来,就是哭,直到哭干了泪水...
下班的时候,文辉走在灯火辉煌的北京街头,街边的橱窗里传来光良的那首新歌《童话》,文辉不由得心潮翻涌。
第二天,文辉一骨碌爬起来刷牙洗脸,《莫斯科没有眼泪》,北京,同样没有眼泪,文辉望着镜子里的自己,似乎,长大了,文辉的北京爱情故事,结束了,那就开工干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