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古龙笔下,李寻欢凭着最快的飞刀,杀死了武功不逊于自己的对手。李寻欢所做的,不仅仅是快。他全程只用了一刀,一刀击中要害。
2,“青蛙”的概念是博恩·崔西(Brian Tracy)在《吃掉那只青蛙》这本著作中提出的,代表的是需要完成的工作。他是世界级潜能训练大师。博恩·崔西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如果每天早晨你先做最有挑战性的事情,一天中其他的事情都会显得无比轻松。
3,英国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曾经在书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想去看望一位住在洛杉矶的朋友,但是总觉得下个月再去也行,明年去也行,拖了一年又一年。直到有一天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汉迪惊慌地拨打朋友的电话,一直无法接通。他立即买了一张机票,飞往洛杉矶。好在他的朋友全身的器官一件也没丢,两个人得以相见。
4,子曰:“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礼记·中庸》)【译文】孔子说:“求取君子之道的办法,好比走远路那样,必须从近处开始;好比登高山那样,必须从低处开始。”
5,心流(Flow)出现时,一个人可以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以求达成目标。这时候没有脱序现象需要整顿,自我也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因此不需要分心防卫,我们把它称为“心流”。 ——积极心理学大师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
6,要完成一件伟大的事情,两样东西必不可少:一是完美的计划,二是紧凑的时间。 ——美国指挥家 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7,可能更重要的问题是:我是否对真正重要的事情,安排了适当的时刻?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
8,“做事靠系统,不能靠感觉”。
9,这个世界上的信息固然非常多,但终会被信息组成者宰制,这些人能在对的时间点,归纳整合正确的信息,批判性地思考,明智地做出重要决定。 —— 哈佛大学教授 爱德华·奥斯本·威尔森(Edward Osborne Wilson)
10,即使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如果只是待在原地,你也会被超越。 ——威尔·罗杰斯(Wil Rogersl)
11,脑神经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每次进行注意力切换时,都必须激活不同的神经回路。也就是说,切换任务需要启动时间。在密歇根大学的一个实验中,被试者要完成识别不同形状的任务和解数学题的任务。比起先完成一项再完成另一项的被试者,被迫两项任务来回切换的被试者,效率降低了50%。放下进行中的事情去处理新事,像兔子一样跳个不停,是高效工作的大敌。 培养把杂事立即收集起来的习惯,就是为了当有杂事和新任务涌入时,不需要切换任务。因为已经习惯了随手记录杂事,杂事一浮现,手中已经拿起纸笔或手机,记录下这件事,却不让它停留在脑中,念起即觉,觉已不随。
12,仔细估量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的重要性,以便使自己对该目标的关注既不超过也不少于它的实际需要。 ——古罗马哲学家 西塞罗(Cicero)
13,人生中一半的麻烦源于答应得太快,拒绝得太慢。 ——格雷戈·麦吉沃恩(Greg Mckeown)
14,在约束中能感到自如,那你就是自由的了。 ——罗伯特·弗罗斯特
15,信息和噪声(Signal&Noise)是时间管理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需要信息来帮忙推动任务,但是信息里面若夹杂着太多噪声,那么决定下一步行动的时间就很长。
16,每年有52次机会检视自己,才能拥有真正幸福的人生。 ——松村宁雄
17,永远努力在你的生活之上保留一片天空。 ——普鲁斯特(Proust)
18,时间管理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门知行合一的学问,一个自我管理的人没有一天从时间管理中停下来。认真做事情,用心过生活,这种不间断检视的功夫,不也和《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谋而合吗?看来古人和今人都是在做好自我管理,只是情境和使用工具不同罢了。
19,我们的记忆是靠什么?靠事件。我们的生活是拿事件来做标志的。它们仿佛是路标,路标之间却是一片空白。 ——格拉宁《奇特的一生》
20, 《金刚经》中有一句话:念起即觉,觉已不随。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念头来的时候你就去觉察它,当你觉察它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容易跟随它被它左右了。这个“念”,指的是情绪情感,这个“觉”,指的是觉察。
21, “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出自《孟子·尽心上》。见:通“现”。意思是:得志的时候,要将恩泽于百姓,不得志的时候,要修养身心,将自己的高尚品德展现于世。此二句表达了作者的济民利国之志。
22,令狐冲学会了独孤九剑,可以在对手出招的瞬间发现破绽,攻击破绽,从而逼得对方只得回防,根本无从出招,因而达到“只进攻,不防守”的境界。
23,排除所有不可能的因素,留下来的东西,无论它看上去是多么地不可信,但它就是真相本身。 ——柯南·道尔《四签名》
24,因为员工数量巨大,工具需要学习成本低才能向下复制。
25,《习惯的力量》将它分为三步:固定暗示、固定行为、固定奖励。 意识到习惯才是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根源,意识到习惯贵在固定地重复。
26,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以求精进,我会继续向上,努力达到巅峰,但没人知道巅峰在哪儿。即使到我这年纪,工作了数十年,我依然不认为自己已臻至善。 ——寿司之神 小野二郎
27,收件夹就是昨天积累的电子邮件,笔记,电子文档,工作日志,检视并加入下一步行动中。
28,交流,学习和写作是我追求智慧和个人发展的方式。
29,一天工作的开始之时,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者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清空自己的收件夹,我的收件夹里包括了微信收藏,笔记,电子邮件,电子文档,检视日记。这些都是所谓的麻烦但又重要的事,我们要学会批量处理这些小的事情。
30,晨礼,就是早上的一连串固定的任务。打开自己的晨间清单,包括晨间日记,检视昨天。看日程表和待办清单,抓重点,运动,洗衣服,喝水,买早餐,检查出门要用到的东西,和好友互道早安。
40,在时间管理上,我们需要做记录,了解自己平常是如何运用时间的。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间段和做什么事情上浪费时间,又会在哪个时间段高效的运用时间。充分的认识自己的具体方法,就是为自己的时间使用方式留下记录。
41,长期记录,就会训练出对时间敏锐的感知力,知道自己在做一件事上大概要多久,这种感知力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很多时候不了解时间管理的人,常常迷茫于自己的时间为什么悄无声息地流逝了,也不知道完成一件事情自己大概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完成。而拥有感知力的人就能心如止水的度过这段时间,他们更善于安排自己的时间,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在了哪些地方,这都是有迹可循的。
42,SWEET是“Stop Working on Everything Else Time”的首字母缩写。它的意义用中文完整地表达就是“设定一个提醒自己切换的闹钟,在真的去做下一件事情之前停下现在的工作”。
43,虽然很多人会在焦头烂额时,憧憬效率的提升,但他们只寄希望于发现并用上更好的促进自己工作效率的工具,而不是更新自己的方法
44,现代工作者面临诸多无形挑战:社会变化速度快,选择太多,人们像踏上了跑步机无法放慢脚步;时间被大量信息切割(社群、邮件、会议、对话、文件);追求工作及家庭生活成功的标准很高,做不到时感到非常挫败;虽然事业上很成功,但家庭亲密关系受到挑战,等等。看似混乱,而秩序也正在这混乱中产生。
45,除了写日记,有人通过冥想,跑步,或是清洁卫生也可以达到检视自己的效果,这些过程同样可以让我们的思绪沉淀下来,让人专注于自己当下重要的事情上面去,摒弃一些无关痛痒的东西。
46,参考资料库,看起来是不起眼的静态资料,但是研究时间管理越久,越发现这是决定品质的关键所在。企业员工的每日工作成果沉淀下来,善加利用就是黄金。
云端同步更是一大突破,让不同设备可以同步。因此,除了学位证和法律文件,基本没有需要长期保存的纸质文件资料了。
47,S:Schedule日程表,把事情放入日程表,或者确认日程表原本的日程有没有和新日程冲突,或某个时间要采取某项行动。
T:Task任务清单,这个微信行动应该归入某一人物之下,并将这件事加到该任务的清单之下。例如可能是某一专案下积累的一个新的小任务。
A:Action行动清单,这个行动不属于任何任务(或还没有定案),就放入行动清单。
R:Reference参考资料,如果这则信息以后会有参考价值,就放入自己的参考资料库中。
48,我从2006年1月6日开始写晨间日记,转眼已经过去十年了。而这十年刚好是我从36岁到46岁的阶段,事业打拼、孩子成长,我利用晨间日记记录下我和家人生活的点滴,是人生中珍贵的资产。 写日记对我而言,已经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每天清晨,我会打开印象笔记,开始写晨间日记,在窗帘透进来的曙光中,只聆听键盘敲击及内心对话这两种声音。而每周每年的坚持检视,帮助我归纳整合信息,做批判性的思考,不断升级自己的人生操作系统。每一次阅读日记,都会觉得好像面对一个不太熟悉的自己。
高价值工作和发挥个人优势的工作是高度统一的,对我来说,创作(写书、写文章、制作讲义)、准备演讲、整理和他人一对一的谈话记录、读书、玩新APP(对我来说好APP就是一本好书)、慢慢写日记,都是高价值工作。这些工作我做起来比一般人做得好,并且会让人生积累到更高的层次,因此应该花费大量时间在上面。
十年前,我开始写晨间日记,是受到日本佐藤传先生《晨间日记的奇迹》的启发。佐藤先生使用Microsoft Excel写日记,我依样画葫芦也建立了自己的Excel日记模板。写了几年,Excel档案竟超过200MB,开启变得十分缓慢,后来非常遗憾的是,因为数据故障,有几年的日记竟然无法打开了。于是,我从2013年开始改为使用印象笔记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