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从实验:好人变成恶魔
耶鲁大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在纽黑文市贴出一则招募普通市民来参加语言学习的广告,米尔格兰姆教授让前来参加实验的人分别担任“教师”和“学生”两个角色,教师在外屋向学生提问,而学生则要被固定在内屋的椅子上,负责答题。米尔格兰姆教授说,有研究表明,惩罚会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因此,当学生答错的时候,教师要操纵设备给学生电击,并且电击强度会逐渐增加。担任老师的受试者不知道的是,这个学生其实是米尔格兰姆找来的一个演员,同时也不会有真正的电击。在实验开始的时候,这个演员较好地回答了问题,随后,他开始出现失误,于是老师根据实验的要求,开始给学生以电击,当电击强度达到75伏时,里面的学生开始发出疼痛的叫声(人体能接受的安全电压是36伏左右),当电压达到120伏的时候,里面的学生就说自己好像心脏病要发作了,恳求停止实验。当电压达到150伏的时候,里面的学生就会发出一声惨叫,失去知觉,不再有任何反应。通常,扮演教师的受试者会想米尔格兰姆教授咨询,是否可以停止实验,而米尔格兰姆教授只会说:你必须继续。如果米尔格兰姆教授连说了三次“你必须继续”之后,教师仍然拒绝电击内屋的学生,那这个实验就停止。现在的问题是,听到内屋的学生发出的各种惨叫与求情,这些来担任教师的普通公民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停止电击?实验的结果确实令人震惊的,70%的人会选择不断地电击内屋的学生,直接按下300伏的电击按钮(此时内屋的学生看上去已经不省人事)。这些受试者本身不是丧心病狂的变态,他们在社会上是银行职员,是律师,是杂货店的服务员,他们遵纪守法,热心帮助邻居,助人为乐。而到了米尔格兰姆教授的实验室,他们就变成了变态杀手和恶魔。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现象呢?
社会中的人
心理学给出的解释:我们希望通过服从的行为,能够被一个群体所接受。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更是社会的人,只有在社会的框架里,在群体的归属中,我们才能定义自己的身份,找到自己的价值。嫉妒、悲伤、愤怒、害怕、羞愧、孤独就是我们被群体质疑、抛弃时产生的负面情绪;爱、欢乐、自豪、高兴就是我们被群体所接纳时所产生的正面情绪。之所以做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是因为被群体抛弃是对人最大的惩罚。
下面的实验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让受试者来参加一个传球游戏,这个实验是通过人和电脑共同参与的。在开始的时候,电脑屏幕上会显示两个小人在相互传球,在有些时候,他们会把球传给受试者,慢慢地,计算机里的这两个小人就只在两人之间传球,而不再把球传给受试者了,即受试者被孤立了,心理学家这个时候用功能磁共振脑成像仪来观察此时受试者的大脑活动,心理学家发现受试者的脑岛(insula)开始激活。脑岛就是我们的痛觉中枢。
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任何一个个体总是以某种群体的身份出现,身份的每一个标签,都表明对不同群体的归属。离开群体,就不再有个体;离开社会的框架,就不再有心理。人是社会的人,离开社会的框架,离开群体的影响,忽略人与人的交互,我们是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的。只有把我们的行为放入到时代的潮流,社会的期许以及群体的规范背景下,我们才能理解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才能认识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