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推出“千万工程 一线探访”系列文章,集中反映了浙江省全面纵深推进“千万工程”的好经验、好做法,展现了浙江省绘就“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画卷的新气象、新作为。20年来,浙江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山河巨变,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饱含着爱民、为民情怀。
用好调查研究基本功,立足人民所需做出科学决策。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在充分掌握省情农情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当时浙江在经济社会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面临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和城市出现的共性难题,经济单向的度发展导致难以可持续的问题,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成为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短板,“千万工程”正是基于调研掌握的一手材料做出的科学决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21世纪初的浙江开展村庄整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成为当时浙江农民群众的最大需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后,“千万工程”在实施中强调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设美丽家园……20年来,“千万工程”从决策、实施到持续深化的整个过程,始终立足农村发展,从农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强化民治。“千万工程”被浙江不少农民誉为是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
发挥人民主动性,因地制宜绘就千村千面独特风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乡村振兴没有标准答案,必须结合自身发展规律,走出特色,看到实效。“千万工程”从一开始就注重打造“千村千面”“万村万象”,因地制宜,科学施策,结合不同村的具体情况,分类确定建设模式和“一村一策”,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结合发展水平、财政能力等因素,不搞整齐划一,标准有高有低,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让不同“声部”齐声合唱。 于是就有了余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挣碳汇,好生态成为金名片,昔日的“烂泥村”横山坞村蝶变为集文化休闲、乡村度假、休闲农业等多元业态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因茶而兴的径山村,着力做好“兰花”这篇大文章棠棣村……“千万工程”结合农村自身发展资源和文化特色,充分发挥人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绘就了千村千面的独特风景。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交出人民满意答卷。20年来,浙江认准目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浙江省委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抓“千万工程”部署落实,每年召开一次全省现场会进行现场指导,保持战略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迭代深化。整治范围不断延伸,从最初的1万个左右行政村,推广到全省所有行政村,内涵不断丰富,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转变发展理念,打开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面向农村、扎根农村,探索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樟树下议事”、村里的事情商量着办,推动乡村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逐步形成“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城创和美”的生动局面,交出了人民满意的答卷。
“千万工程”是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在农村地区的一个生动缩影,浙江的列出还在前进,浙江万村千乡仍会蝶变出新景致。身处基层一线,我们将学深学透、用好用活“千万工程”好经验、好做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再接再厉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