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 long as a piece of work is not something that someone was supposed to do, no matter how heavy the workload, he could do it."
—Robert Benchley 心理学家
一直想写这个话题,一直拖,拖了很久都没有开始。现在拖拖拉拉开始了动手写了,并不是想写了,只是有更重要更紧急的事,我拖着不做Orz···先借此暂且逃避去做更重要的事哩瞅。
开始之前做个小小心理测试
有一次踩狗屎运,你在路边捡到一千元。刚好你好想去买一件大衣,但是钱不够。这时你可以去买一双好看但不急用的鞋,还能剩下几百块,你会怎么做?
A 自己添钱把大衣买了
B 买完运动鞋后再去买其他小东西
C 等到再赚了几百块后再去买大衣
D 什么都不买先存起来
小时候的日常
小学时做暑假作业册,拿到60多页的练习册时,我就默默在心里有了个计划表,为了督促自己,为新的学期打好基础下苦工,记录如下:
7月1号,做了四页作业
内心十分喜悦
奖励自己一条雪糕
按这个进度内心十分喜悦
预期的工作安排
7月2号,玩游戏
7月3号,玩游戏
7月4号,玩游戏
7月5号,玩游戏
7月6号,我怎么如此堕落啊!
之前订下来的计划呢!
我对自己的成诺啊!
不能这样下去了!
7月7号,玩游戏
7月8号,玩游戏
7月9号,玩游戏
…
8月31号,通宵抄作业
最后的计划都是这样的
拖···延···症
小名拖拉机,舶来名procrastination,在字典中,动词“procrastinate”的释义是“推迟、延后、缓慢、延长”。
由两个拉丁词合成:“pro”和“crastinus”,“pro”的意思是“往后”,而“crastinus”的意思是“属于明天”,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往后推到明天”,亦即“以后再做”的意思。
拖延的都是蛇精病啊?!
这里涉及一个度的问题,拖延不是病,或者说,它还没有达到病的定义,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有拖延的行为,但上升到拖延症的程度未免言之过早。
因拖延达到影响人的心理,从而产生焦虑、烦躁,强烈的自责感和愧疚感,有诱发出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可能性时,称之为拖延症才比较适合。若你有这样的情况,可以作为参考,工作完成不算完美还可交差,但身心长期焦虑紧张时,就要警惕了。
拖延也有公式,这个我服!
心理学家Piers Steel总结了拖延最密切的四个因素
自信心不足
讨厌被人指使
注意力不集中且冲动
目标过于遥远
好玩的是Piers Steel
还建立了一个拖延公式
▷(效率)U=EV/ID ◁
用来预测拖延什么时候会发生
四个变量分别对应:
你对任务成功的信心(E)
你对任务感到愉快的程度(V)
你有多容易分心(I)
你多久会获得回报(D)
通过公式我们可以有所启发,例如暗示自己对任务很感兴趣,找些好玩的点,暗示自己任务很简单等等。哎,听起来不就是自我欺骗哩瞅?对,每个人,不都是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骗吗,那又怎样,把偶尔的自我欺骗化作生活的润滑剂,这也算是对自己有些许积极的贡献,还可以将拖延行为降低,何乐而不为呢?
◆人的理性和人的欲望矛盾的冲突,造就了既容易愧疚自责又热衷及时行乐的我们
某些时候为什么会问自己,为何做了这么多事,还是觉得不是我想要的。有时候可反问自己,我想做的并不是这样,但我也没真正做成功过我想做的事情。问题来了,那你想做的,是不是真的就是你喜欢做的呢,喜欢的事还会拖延吗?
有时候我们考取很多证书,参加很多社团机构,出席很多社交活动,或许不是因为它是最重要的,排在你清单最顶端的,只是,因为有比这更无聊的事,或者你觉得更没有意义的事(宅在家里看剧,一个人发呆,玩游戏ORZ...)。逃避,只会带来更深的罪恶感,这才让你选择了相对让自己内心觉得好过点的,有意义点的事,而这不代表我喜欢呀!
我没有拖延!帮朋友看看而已!
心理学家Joseph•R•Ferrari提出,拖延的原因千万种,而拖延者无非有三类
❶鼓励型,或者说寻求刺激型,他们喜欢最后几分钟忙碌带来的快感。
有时明明一天能完成的工作,偏偏会拖到临下班前一个小时做,疯狂码字,思路有如泉涌(其实一天都在脑里想这个),追求的是在Deadline那个点完成的刺激感;又或者上班打卡,三分钟的路程眼看还有十分钟才九点,就会故意放慢脚步优哉游哉,却又在最后两分钟屁颠屁颠跑去九点整打卡,大抵也是这个原因吧。怎么感觉说的是自己...
❷逃避型,他们对失败恐惧,甚至害怕成功,但实际上非常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更希望别人觉得他不够努力而并非能力不足。
不知道是不是多数人都会这样呢,用拖延作为借口,作为自己不努力的盾牌,会说哎呀要不是今晚有NBA比赛没复习早就拿证书了,要不是煲剧熬夜了也不会把计划书写的狗屁不通啦,要不是刚好有其他事忙我肯定能把设计图完成的更好...
❸决心型,他们无法下决心,不下决心就可以回避问题,继而对该做的事情拖拉。
这种其实就是不自信的行为表现,对自己没有自信,便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做到多好,恶性循环,便会使决心越来越涣散。人都是惯性动物,追求内在的相对稳态,若果自己觉得拖延是最舒服的状态,想要改变就比较费力了。
❹但小凡君认为还有第四类,姑且称之为创意型,或者说是完美型,他们开始的很快,但结束的很慢,往往还做的不错。
上有阳间我们熟悉的薛之谦,何炅,王家卫,下有阴间乔布斯,马丁·路德·金,雨果等,都是拖延症排行榜的名人(我不是一个人Orz~)。他们在拖延做其他事时并不是完全不想这件事,而是在寻找灵感,不自觉中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些清晰的脉络,解决的方法。
达芬奇是公认的拖延症砖家,他在进行创作时,会因为一些突然涌现的灵感而放下手中的工作,在草稿里潦草记录一些想法,然后又钻在这些想法里,又被另外的灵感刺激,便又钻去另一片汪洋。
可以说,达芬奇的注意力也是相当发散不集中的,正是因为这样也使得他具有高度的创造力,【蒙娜丽莎】的创作花了4年时间,【最后的晚餐】用了3年时间,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世界公认的天才科学家,画家和发明家。天啊,完美诠释了拖延重症患者也有春天哩瞅。
“战拖”也可以很简单?
搞笑诺贝尔心理学家John Perry独辟新径,提出结构化拖延法
它的巧妙之处是利用拖延的特点来战胜拖延,拖延的人不会什么事都不做,会做一些其他事,刷微博,刷朋友圈,上知乎,整理桌面或者打扫房间等,因为做了这些事,你才不用做更重要的事。换句话说,如果你现在最重要最不想做的事是刷朋友圈,那你就不会刷朋友圈而是去整理桌面或打扫房间了。
❶你把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按重要性列个清单,在脑子里想想也行,或者专门写下来也可以。你甚至可以称之为自己的“优先级清单”,把看起来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排在最前头,但也要有些其他值得一做的事位列其后。
❷于是,完成后边这些任务,就变成避免去做清单最上方的任务的一种手段,只要某件工作不是某人当时本该做的事,不管工作量多大,他都能够完成。就像小凡君最紧急排最前的企划案迟迟没有修改,却先写了这篇拖延症一样Orz~
❸要点就是清单最高级任务满足两点,一是看似有明确的Deadline,实际没有准确时间;二是看似十分重要,实际并不重要。
你知道吗,世事不曾完美。
小就以为
世事不曾完美
事事都对自己过高的要求
反而会成为的拖延的帮凶
成为踏出第一步的阻力
或许开始一件事情前
对自己心理暗示说
完成的【还好】就行了
不太完美的结果
也不会太差
要这样想
先做起来
踏出了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就不难了
其实可以找一个你爱的人
而TA不是拖延症患者
而是提前症患者
不就完美解决了嘛哈哈
不过问题来了
你的真爱
是拖延症患者吗
···
One more thing···
差点忘了...前面的心理测试你有答案了吗?别拖延,点击探探!!
reference
Jan Bock. Procrastination psychology. Beiji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 2009.
Cao Ling, Jane Burke. The experience of procrastination J. Life magazine, 2010, (17).
Yang Yang. The symptoms of human procrastination are related to the state of mental anxiety. EB/OL.
Neil Fiore. 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 Beijing: Oriental publishing house, 2008.
John Perry.The Art of Procrastination: A Guide to Effective Dawdling, Lollygagging and Postponing.
Meng Ji. This uncertainty leads to procrastination 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