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面对一个小小年纪就记住多少首古诗、认识多少字的小孩子时,往往冠以“聪明”,甚至“神童”的美誉,巴不得自己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战绩”。“过目不忘”听起来很神奇,但研究发现,只有极少数人拥有这种能力,而且存在一些极端案例。《科学美国人》杂志就曾报道过一个记忆大赛的冠军,竟然还要冰箱门上的便条贴来记一天的安排。她对数字的超强记忆力无法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
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时候,千万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迷信什么“记忆术”。市面上不少提供记忆术培训的机构,他们的方法就算短期能够看到一些效果,但并非真正对大脑的发育有长期正面刺激的做法,不值得让孩子在那些方法上花很多功夫。
误区1:博闻强记就是死记硬背
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孩子而言,获得知识经验的主要途径是生活、游戏;在摆弄、操作大量的物体和材料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孩子以直接感知的方式而“博闻”,在反复练习中而“强记”。所以,要孩子博闻强记,首先要给他充分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机会,避免死记硬背他不能理解的书本知识。
误区2:反复的、长时间的练习提高记忆
孩子虽然在反复诵念,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不会有任何效果。而识记时的兴趣是注意力能否集中的关键因素。要善于激发孩子的识记兴趣,识记内容应为孩子感兴趣、能理解的知识经验;识记方法以游戏为主,丰富多样,避免单一的死记硬背;识记过程中多一点鼓励和支持。
误区3:按父母的兴趣给孩子提供训练材料
孩子记忆事物与诸多因素有关,比如环境、情绪等等。如果父母依照自己主观意愿,让孩子努力记住父母认为重要的事情,比如古诗、英语等,只会违背孩子记忆力的发展特征,对培养记忆力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