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电视剧里听到这样一句话:心病还得心药医。这里指的心病并不是情伤,而是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也经常存在这样的困惑:当被他人拒绝后,你是否觉得自己受到了评判,感到痛苦?当与他人的关系出现问题时,又该怎么做?是否有时候控制不住责怪别人?你是一个害羞的人吗?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情,谁能帮我们解决呢?还是那句话:心病还得心药医。这个心药就是正确的自我教育。
当被他人拒绝后,你是否觉得自己受到了评判,感到痛苦?
我想这种感受几乎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尝过吧!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比如学生时代争取班干部落选,青春期求偶被拒,应聘失败等等。你们不妨回忆下各种失败的经历,最后都是怎么从痛苦中走出来的。有人会选择报复,有人会选择冷淡处之,我就是后者,小时候我常以为只要我装作满不在乎就可以刀枪不入。确实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减小了我内心所受的伤害,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原本努力上进的我渐渐变得对很多事情都麻木冷淡不感兴趣,用一句网络语解释就是变成了一个“莫得感情的人”。看了这本书,我才了解到,原来这是一种固定性思维模式的自我教育。正确的自我教育应该是在被人拒绝之后不要第一时间陷入被评判的痛苦,而该思考下:我从中学到了什么?这件事是否让我知道在生活中到底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对方是否给来我一些有助于今后成长的启示?我可以原谅对方并且希望他以后一切安好吗?我能摆脱痛苦吗?
当与他人的关系出现问题时,又该怎么做?
还记得在某档很火的亲子综艺节目里,孩子们在一些问题上出现分歧而闹矛盾,有的孩子会为此生气断绝这段友谊,有的孩子则愿意放下姿态主动去求和。作为观众,我们会为第二种孩子的反应鼓掌,也会对第一张孩子的反应一笑置之。但仔细想想,这样的问题也时常困扰着我们。下一次,遇到类似的问题,请问问自己:你是怎么看待一段关系的呢?你是否认为一段关系中的两个人应该完全相容,没有分歧,没有妥协,也不需要为此努力?如果你是这样想的,那你的处理方式大概会和第一种孩子没有多大区别了。换个角度思考下:问题可以变成促进彼此理解、提升亲密度的工具。让对方说出不同的意见,仔细倾听,然后耐心并真诚的讨论问题,这种做法倒不失为关系的润滑剂。
你是否有时候控制不住责怪别人?
这也是生活中经常会踩到的“地雷”,心理学里有个很经典的踢猫效应,说的就是这种做法所带来的后果。指当人在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时,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最后让最弱小者成为最终的受害者。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呀!所以这个坏习惯是一定要改掉的。书中提到一个小方法:你可以在想像中创造出一个形象,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他。在刚开始改正这个坏习惯的时候,可以先采取这种方法适应一段时间,但这是个指标不治本的方法。当你冒出要责怪别人的念头时,请您先打住,提醒下自己:不要总是想着别人有错误并埋怨他。思考下当你的责骂说出口后这件事情会有好转吗?相反的还会恶化你们的关系,会产生“踢猫效应”,让最弱小者承担你因口舌之快而造成的伤害是你想看到的事情吗?相信经过这一系列的头脑风暴,你一定不会去逞口舌之快了。
你是一个害羞的人吗?
对于外向的人来说,这确实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对于内向的人来说,这又是一个只有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在爸妈这个年代,会把害羞理解为老实,可靠。特别是老一辈的父母,更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这样的男人。但是在我们这样人才辈出的年代,害羞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以前酒香不怕巷子深,而现在这个社会,优秀的人太多,面对机会,那些优秀又愿意发声的自然就上了第一班直通车,而优秀不愿意发声的或许连不优秀但愿意发声的都比不上。害羞带来的影响就是可能丢失各种机会。怎么办呢?改,一定要改。怎么改呢?想想自己为什么害羞?比如在学生时代,上课不敢回答问题,被老师叫到就面红耳赤。为什么呢?因为自己打心底里就害怕自己回答错了被老师批评,怕回答错了老师会认为你是个不认真学习的孩子。看,你只是害怕别人评判你。在社交中也一样,面对一位新朋友,你可能会紧张,不知如何与他交谈,因为你打心底里害怕你说错哪句话被别人评判。久而久之社交能力就越来越弱。换个角度想想:社交能力是可以提高的,社会互动是用来学习和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评判或被评判的。是不是就没那么害怕社交了。
泽宇读书会 DAY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