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昨天在超市为了一个汪汪队的玩具跟我闹别扭。但我们说好过她要收集十个星星才可以去买新玩具。十个星星就是帮我做十次家务,她目前已经攒够了五个星星了。这个方法能让她渐渐明白通过劳动换取物质的道理,也能养成勤做家务的习惯。但是就在超市的商业诱惑下,女儿拿着粉红色的汪汪狗,彻底跟我翻脸了。
“ 妈妈,我要这个玩具,我今天一定要把它带回家的,我幼儿园的同学都有这个玩具的。”
“不行的宝宝,我们之前是有约定的,你要攒够十个星星我们才买新玩具。”
“我知道的,我保证回家要帮你做家务的,我保证,我保证。”
“嗯嗯,真是乖宝宝,那我们先回家,先把家务做好了再来买这个玩具。”
“不行啊,妈妈,到那个时候就没有这个玩具啦。” 女儿说到这点的时候已经开始痛哭流涕了。
看来这个汪汪狗玩具对她而言还是有一定意义的,除了她对玩具本身的喜爱以外,她自己觉得有了这个玩具似乎还可以让她在幼儿园和她的朋友们有更多话题,关系更加融洽。
其实我也理解她的不易,小小年纪就要学着怎样交朋友,怎样融入集体。我也在这个时候头脑发热就要同意买玩具了,但是“规则”这个词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如果今天破坏了跟女儿之前订下的规则,那她以后对规则感的认识肯定会降低,而且还会再一次试图破坏规则。
看着在身旁哭成泪人的女儿,看着从身旁走过不断打量我们的路人,我蹲下身,给女儿擦了擦眼泪,对她讲:“ 宝宝,不是妈妈不给你买,我们肯定会把汪汪队带回家的,可不是今天。你一定要恪守信用,之前和妈妈说好的就先去完成,买玩具的时候你就特别有成就感。”
女儿还是泪眼汪汪地看着我,好像听不懂我在说什么,嘴里念着“我要这个玩具,我要这个玩具,我要这个玩具...”
我又拿出纸巾给她擦眼泪,继续说:“其实这就像汪汪队员完成任务,汪汪队员击败了坏蛋就有奖励,你完成了你的任务也有奖励,你要不要当汪汪队长小悠悠?”听到这里的时候女儿突然抬起头看着我,眼睛闪闪发光,嘴里不再重复买玩具的话。“汪汪队长小悠悠,我们现在一起去完成任务吧。” 我感觉到了女儿的思想转变,向她发起了任务邀请。女儿不哭了,她用袖子擦了擦眼角残存的泪水,拉着我的手往另一边走去。这个时候我真不知道她要把我往什么地方拉,心里有点紧张。虽然女儿才刚满五岁,但力气还是挺大的,她一拽就能把我拽好远。她突然像换了个人似的,表情严肃地回过头来对我说:“那我们去完成任务吧,消灭坏人。” 我也非常严肃认真地对她说:“好的,悠悠队长!” 这份严肃已经鼓动了我的全身热血,我差一点就在超市的众目睽睽下向悠悠队长行军礼致意了。
女儿回家后就跟我一起进入了战斗,到今天为止女儿都没有卸下悠悠队长的光环。我现在有点明白了,除去同学之间的比较,以及玩具本身的光鲜,孩子喜欢玩具也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追求,只是这种追求是错位的,他们觉得拥有了玩具就拥有了与之相对应的人物设定。而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帮孩子纠正这种错位,将这种荣誉感赋予孩子,这有助于建立他们的信心并且重新认识自我。当然啦,有这样的改变是不容易的,用大人的思维模式肯定是无法打开孩子的心门的。我们不妨退去家长身份的外衣,当一名孩子熟悉的汪汪队小分队队员,或是小猪佩奇的好朋友小羊苏西,和他们一起探险,一起战斗,一起了肩负责任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