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一篇我们提到影响我们做决策的四大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我们做决策的每个阶段——面临选择时,思维狭隘限制了你的选择范围;分析选项时,证实倾向使你搜集利于自己的信息;做出选择时,短期情绪常使你做出错误判断;接受后果时,对未来的走势太过自信。
作者在《决断力》这本书中介绍了WRAP流程法来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
拓宽选择空间
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
在做出决策前,留出一段距离来考虑
做好出错的准备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希思兄弟俩提出了哪些建议,它们又是如何帮助我们拓宽选择空间的。
避免思维狭隘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不自觉的问自己是否需要做什么,比如是否跳槽?是否买车?是否分手?应不应该抽烟?..或者我们认为必须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选项中做出选择,比如我是吃快餐还是三明治,我是选择A还是B?
当我们在心中这样思考时就将自己的思维固化在了这几个选项中,而且也限制了帮助我们的人的思维。
那我们如何打破这一思考习惯呢?
首先要有觉察力,一旦出现“是否”“应不应该”等字眼时,我们就要认识到自己已经掉进了陷阱里
然后我们要考虑一下自己是否忽略了其他选项,也就是要问一下自己“我在做这个选择时,放弃了什么?”或者“用同样的时间和金钱,我还可以做什么事情?”即考虑机会成本。
例如当我们在花钱买一辆车时,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些钱还可以有哪些用途。比如用来改善生活条件,用来理财投资,用来为孩子教育进行投资,亦或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或者问一下自己“如果不能选择任何一个当前考虑的选项,那你还能做什么?”即消失选项。通过这种形式来逼迫自己从更广的范围来做出新的选择。
多目标追踪
同一时间,多个解决方案,同时进行。
比如书中举到的wisp牙膏、黑莓手机的取名经过,以及要求设计师同时设计多项方案的研究,我们发现多目标追踪可以让我们从事物的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同时能够时刻保持自醒状态。
但我们在运用多目标追踪时并不意味着选项越多越好,那样反而会造成超负荷选择。同时要避免虚假选项的存在,比如做选择题时有些选项一眼就会被排除掉,被轻易排除的选项则为虚假选项。
我来举几个多目标追踪的事例,帮助大家更好的来了解它,比如在进行面试招聘时,虽然只招聘一人,但我们仍需同时面试3-4为宜;或者在买房时、在谈合作对象时都需要有多个对象进行对比才能做出最优解决方案。
找到那个帮助你解决问题的人
生活中的问题多多少少都具有相似性,当我们遇到自身理不清的问题时,就可以去寻找他人的帮助。
山姆.沃尔顿创立的沃尔玛零售帝国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他人的最优方法建立起来的,山姆.沃尔顿时刻保持一颗开放接纳的心态,当外界有更优的方案时,他就会多次前去请教学习,并将其引入自己的商业帝国。
除了寻找最优方法,还可以寻找亮点,亮点即为优势、特长。可以是自身存在的也可以从外部汲取。比如自己与他人相比的优势在哪?或者同事比自己优秀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观察、记录就可以分析出亮点,从而帮助自己做出更好的抉择。
书中还提到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最优方案是运用类比法,这里作者着重讲解了爬梯法
爬梯子:较低的梯级展示了相近的类比(低风险,新颖性不足),而更高的层级则揭示了更远的解决方案(较高的风险,较高的新颖性)。
通过爬梯法可以将我们遇到的困难转化为已被他人解决的类似问题,从而获得灵感。
最后,综述一下作者提到的拓宽选择空间的方法有机会成本、消失选项、多目标追踪、找到帮自己解决问题的人。
当生活中的难题再次来袭时,请及时摆脱大脑的自驾驶状态,将我们头脑里的聚光灯及时调转到问题的其他方面,哪怕仅仅增加一个选项,那结果也许将会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