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9 19:03:14)
不知从何时开始,对纪实文学有着独特的感觉。沧桑的文笔和写实的笔锋,常常带我穿越,飞去那个我无从体验的经历。很久以前看的《独唱团》中,周云蓬的《绿皮火车》,梁朝辉的《摩托日记》等留给我太多的震撼,仿佛惊讶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活在一种和我不同的生活方式中。
前阵子路过报刊亭,看到《白纸黑字》杂志书,一直觉得这种发行量很小的书遇见是一种缘分。书中的每一篇文章却也都是岁月的沉淀,一群并不是最出名的笔者用文字记录下自己人生中的某一段记忆。有记者在改革开放之初的采访笔记,也有主编回忆自己苦不敢言的大学经历,有业余歌手的辛酸历程,也有住在地下室回忆慨叹。也许是因为他们并不是出名到公众人物的程度,他们的文字并不带有主观的修饰,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小人物眼中的自己和笔下的世界。
回忆本是一件不可靠的事情,而回忆整理的文字则带有更多的距离光环,看看别人花花绿绿的生活,感性的大脑就会产生兴趣和向往,即使另一半的理性明白当自己经历别人笔下的生活,肯定会是生不如死的感觉。每次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都会暗自感谢上天让我的人生如此的顺利,可以远离狂风骇浪,同时还要应付一下自己的围城心理。
围城的确是一件恼人的事情,有的时候理性还会发生作用,不停的告诫感性城外并不是彩虹天堂,纵使自己充满幻想,该适可而止的时候要牢记自我把持。而有些时候甚至理性也会沦丧,朋友的劝说仿佛微风一般的存放,不得不拜服文字的魅力,汉字的排列组合,却可以直接打入读者的内心。
《摩托日记》里有这么一句话,其实人类永远孤单不起来,就好像,某天,人们突然发现自己是大地上的孤儿,就为自己生了一个父亲,他的名字叫上帝。其实,围城的存在也不过是主观意识的干扰,无非是找不准个人的定位,拿不准自己的脚步,所以才会好奇城外的世界是不是更好。反而言之,选择一条自己的路,好好的走下去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起初我也希望能够如此,现实却让我苦恼,现代社会的信息爆炸使得每一个人都仅仅是一个信息孤岛,匮乏的人生阅历更让自己难以站在一个足够的高度去理清信息中的混乱。于是终于明白,人生或许就是在迷雾中前进。书中过来人的笔下,充满了岁月的痕迹,布满了时间的苍老,而却无法掩饰他们所记下的自己过去那些时间里的慌乱与挣扎。
或许人生本该如此,能全部理清的事物永远只存在于数学教材,真实的生活却无法消除熵的存在。一望无际的草原或许壮丽,却单调而丧失欲望,险象环生的原始树林,才是探险者的乐园,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