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会赞美母亲平凡而伟大,有没有想过平凡的背后,她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伟大的背后,她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琐碎繁复的日常生活,其实是一种重压,她们以“母亲”和“妻子”名义默默无闻地进行义务劳动,孩子与丈夫都看在了眼里,可谁表示了感激,只会对她在某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心生埋怨。
当她们从职场退下来,家庭就是她们最后的主场了,再也没有退路,她们拼尽全力守住这里,而这里的人和事可能会一再地让她们无声地崩溃。
我们来看看日本作家角田光代的小说《坡道上的家》,“她的作品常以尖锐的选材刺入社会的痛点,又以柔和的笔触叙述当代女性人生的艰难。”这部小说被改成了同名电视剧,自播出后便好评不断,其中涉及的现实问题,在中国也引发共鸣。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日本,不过,中国女性肯定会觉得,那些经历是熟悉的,仅仅是看小说的简介,你就会以为是在写自己或是身边的某位妈妈:为了育儿放弃职业生涯,却因此失去了最后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再多的辛苦都被认为是理所应当,丈夫帮忙再少都会被外界赞扬;育儿中有无数的疑问和困难,却只会被敷衍“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故事的梗概是,里沙子刚生完孩子不久,专心在家育儿,正为了小恶魔期的女儿焦头烂额,竟被选为候补的国民陪审员,被审判的对象,是一名杀害幼女的妈妈。里沙子坚持每天出席法庭聆讯,经过8天的公审,随着庭审的深入,证据、证词,作案细节、被告的内心告白,逐渐披露出来,里沙子却发现被告和自己是如此相似……她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每个母亲,都有可能因为这些遭遇,变为被告席上的嫌犯?”故事讲得四平八稳,对白却发人深省。
小说中的人物,表面生活光鲜,其实,她们内心的烦恼与隐忧一直挥之不去;她们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支持,而这些不是缺席,就是迟到;她们既依赖家庭,又想逃离。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周围也司空见惯。
结合国内的情况,继续这个话题。你可能看过这样一个新闻,说是一对90后夫妻起诉离婚,双方都不要孩子,法院判决的结果是不让二人离婚。在我们的印象中,离婚双方都会争抢孩子的抚养权,双方都不要,让我们觉得有点意外,更意外的是这个的判决,法官既违背当事人诉求,又以人为本,儿童的保护被放在了优先的位置。这个普通的离婚官司在社会上引起了争议,有人批评年轻人没有责任感;有人认为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要,没有资格做父母;也有人认为现在的年轻太自私,只想自己过舒服的日子,不愿照顾他人。
这个新闻是个极端案例,不具有普遍性,不过在这之前和之后肯定还有这样的夫妻。我们站在道德的高度进行评论是容易的,如果了解当事人的真实处境,可能会理解他们的决定。普通人一旦做了父母,想要摆脱“爸爸”或“妈妈”的标签束缚而拥有自己的生活,就会让自己陷入到千夫所指、万人唾弃的境地。我们的社会不够宽容,生活更不会宽容,当一个人连养活自己都困难的时候,养活另一个人就会变成巨大的压力。在养育成本愈加高起的今天,谁能保证持续20年不间断地投入把孩子抚养成人?如果要把一个孩子培养成才,那个金钱成本与时间成本更不是一般人能够承担的。
想想单身的时候,经常与朋友聚餐,看电影,旅游,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买就是了,钱不够就刷信用卡超前消费,那时,你不用考虑买房子的事情,在上班的地方就近租一个房子就可以了,有钱租大房、缺钱租小房。结婚之后,买房就成为了必须,然后,又有了孩子,生活质量直线下降,房贷与孩子像两条锁链,紧紧地把你束缚住。你的诗与远方,只能留在过去或未来,你的现在只能以家庭为中心,生活的内容只剩下工资、房贷、柴米油盐和孩子的补习班与兴趣班。
都说家庭是一个幸福的堡垒,最珍贵的东西都在里面。可是,它也可能是一个没有高墙的监狱,把你长期地困在里面。我不想如此悲观的就这么结尾。我们看到了问题,这既是个人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我们不要回避它,要正视它,解决它。让回归家庭的女性感到幸福,让兼顾职场与家庭的女性获得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我以及每一位男性读者,从我们开始,不要让夫与父的角色长期缺位,不要让母亲或妻子独自背负生活的重担,不要再忽视她们的孤独和倦怠,不要在她们无助的时候,选择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