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男孩花父亲近2万元救命钱打赏主播,父母想要回须证明不知情》、《14岁少年打赏女主播花了16万,父亲:为什么有这样的网站》、《妈妈跪求女儿不要买iPhone手机,但孩子的举动让人愤怒!》的家长,要我说,自己惯出来的熊孩子,自己跪求多福吧。
养不教,自己种下的果子,自己吃。
孩子不懂事儿,多半是惯的,揍一顿就好了。
如果揍一顿没效果,原因是:揍得不够狠、不够疼。
1.先揍老实了,再讲道理
当初上学的时候,娘亲总是很自豪我“自觉”。
自觉,无非不是会判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然后不用人督促就主动做“对的”事情。
至于我怎么形成的这种能力,我也不知道,但是据娘亲讲的我小时候的典(qiu)故(shi),我猜测“自觉”的能力应该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被“揍出来”的。
据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阵子喜欢洗完澡不擦头就钻被窝,然后捋头发上的水觉得很有趣。
有一天,在我又不擦头就钻被窝之后,据说,家爹拿了一大瓢凉水,直接全浇到了被窝中的我的头上。“还好玩不了?”。
据说,从此以后我就乖乖擦头,再也不觉得捋头发水好玩了。
还有一次“据说”,我很小的时候,在屋里不爱穿鞋,东北的水泥地光脚对身体不好。爹妈说“穿鞋,地凉”,我就说“不凉!”,就是小破孩儿的“让我干什么我就不干”。
有一天,在我又不听话不穿鞋的时候,家爹拎起光脚的我,出门就扔到了东北冰天雪地的雪堆中,他就回屋了;“你不‘不凉’么?”。
据说,过了一段时间,出来问我“凉不?”,“凉”,“穿鞋不?”,“穿”。
以上两个典故,我并不记得,是娘亲讲的。但是我认为,肯定几次就把小破孩儿的臭毛病板过来了。
在我有记忆之后,充当“狠角色”的就转换为娘亲啦。不听话,揍。娘亲揍人的水平相当高,死疼死疼,还揍不坏。
比如,小破孩儿不能打屁股,容易打到腰打坏;但是,可以掐大腿里子啊,拧着圈儿的使劲掐,掐一次淤青好几周下不去,记忆一年半载下不去。记忆中我死命地号叫“求求你了别掐了我再也不敢了”,绝望,当时只有绝望,真心的“再也不敢了”。
几次就成了令娘亲自豪的“自觉”的我。
长大后,每当娘亲讲我有多自觉,我就会接一个“我敢不自觉么”的反例。
初中,在娘亲的学校上学,娘亲是数学老师。有一次期末考,打乱班级分考场、密封卷的那种考。
娘亲非常自信认识我的字,在考完数学之后,从我考场的密封卷里挑出了“我的卷子”,发现答的什么玩意!当时我还在考场里考下一门,直接从考场被叫到了走廊一顿臭骂“寻思啥呢!”“答的什么玩意!”“怎么学的!”,被臭骂完回考场继续考试。
然后,不知娘亲怎么发现她看的那个不是我的卷子,又仔细找到了我的卷子,答得挺好……于是,让监考老师跟我说一声“刚骂错了,答的挺好,继续考吧”。
有惊无险的“没自觉”的一次。
就这样,我成为了不敢不自觉的我。
所以,我一直坚持:不听话?惯的。揍一顿就好了。
当然,揍完还是要讲道理的。
但是,只有揍老实了,熊孩子才能听进去道理啊!
2.并不是别人有的你家小孩儿就得有
现在的小孩儿都好废钱的样子啊,很多家长的观点“别人都怎样/有什么,如果我们没有,孩子会抬不起头”。
到底是孩子“抬不起头”还是家长“抬不起头?”
又有人觉得,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大家都一样穷,没有的都一样没有。
其实并不是。小学的时候,同学们在讨论麦当劳的什么什么好吃,可是我没有吃过,怎么办?也没怎么办啊,就没参与讨论呗,也没觉得怎么招儿。
六一儿童节去公园,别人去玩器械玩具,我没钱玩,怎么办?也没怎么办啊,找个树荫儿歇着呗,也没觉得有啥不对。
(此小时候没玩过器械玩具的唯一“严重”后果,可能是长大了也不敢玩儿,上大学时候,有一次玩儿器械玩具,吓哭了,声嘶力竭地哇哇哭,觉得要死了的恐惧的哭…哈哈)
小时候觉得“我家没钱,所以我不能……”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至今我也觉得直白地说“嫌贵,不买”、“嫌贵,不吃”没什么不妥。
至于怎么形成的这个观点,依然不记得,但是应该也是爹娘在我“记不住”的时候教给我的吧,虽然我没记住具体怎么教给我的,但是教的结果记住了。
所以,如果觉得小孩儿心理“脆弱”啊,很大可能,是被“教”脆弱了。
3.熊孩子都是一点一滴被惯“熊”的
小孩儿3岁的时候要个200块钱的积木(虽然此时他对200块钱没有概念),你本不想买,架不住孩子哭要,你买了;
7岁的时候要个2000块钱的电子产品,你本不想买,架不住孩子作要,你买了;
10岁的时候,他就觉得20000块钱打赏主播,你也不能把他怎样;
20岁的时候,他可能一冲动杀了人也会觉得有你兜底。
如果,小孩儿3岁的时候要个200块钱的积木,你不想买,就告诉他不买,哭也没用,你说不买就不买;
7岁的时候,他要2000块钱的电子产品,你不给买,他擅自买了,结果被你狠狠揍了并将电子产品退回或处理掉;
那么,他10岁的时候,就会自觉地认为如果擅自用20000块钱,你会打断他的腿剥了他的皮抽了他点筋;
等到他20岁,他会能够判断是非、控制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独立行为能力和责任意识的人。
4. 只宠不教,还是更适合养宠物
别说我站着说话不要疼,连我家喵子想多吃个罐罐我都温柔滴“还要吃啊?那来吧”,我以喵推及小孩儿,家长肯定是本能地“惯”孩子的。
但是,养宠物,你就“宠”着他就可以了。
养育孩子,得把他教育成一个正派、得体的人,就需要以教育的态度对待。
否则,只宠不教,还是更适合养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