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悲情光绪
第十二节 后宫的无尽烦恼与帝党的损失
光绪二十一年《清日下关条约》(今称之为《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便从颐和园返回了紫禁城住进了慈宁宫里。别看她表面上总说什么“母子一心”,其实从甲午战败那一刻起就已经恨透了载湉和他的帝党集团。
条约签署六天之后,载湉驾临乾清宫,和往常一样开始处理朝政。他便看到了俄军抢占旅顺的消息,气得半晌没回过神来。一想到俄国沙皇那副嘴脸,载湉就浑身颤抖。
“俄国哪里是什么好朋友,简直就是强盗!无耻!”载湉把奏折一扔,咆哮道:“去让总理衙门问问,看看俄国佬到底要搞什么名堂!”结果太监还没能跑出去传达圣旨,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便来到宫门候见。
载湉看了看乾清门的方向,说声“宣”,于是御前卫兵和太监一层一层往外报,随后奕訢便整理官袍入见皇帝。
“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参见万岁爷!”载湉停下笔,看着这个长得和父亲非常相似的男人,突然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因为就在他的父亲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薨后,他身边连一个亲近的人都没有了。“六叔免礼,说说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俄罗斯大使前来解释,说俄军之所以出兵旅顺是为了帮助大清帝国防备德国……”奕訢话还没完,载湉彻底愤怒了。他声嘶力竭地咆哮着:“虎去狼来!我们刚和日本打了一场持续了一年多将近两年的惨烈战争!现在国库一贫如洗,国家经制军八旗、绿营早就烂到了根子上!那个李鸿章调度乖方,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你说,朕还拿什么去抵御俄国的进攻?!还帮助咱们抵御德国?当朕是三岁孩子吗?!”
奕訢说道:“臣明白,臣也是这样对俄国公使说的。我大清帝国确实与俄国签订了一份《密约》,但是那份约定本来是针对日本的。臣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对了,德国公使克林德前些日子行文总理衙门。”
载湉已经没脾气了,纯粹是被气的。他颓丧地说道:“讲!”“德国表示两国友好,大清帝国幅员广袤,可否借胶州湾……”
“这是连山东都不放过了吗?朕现在算是看清了这些家伙的嘴脸!一个个道貌岸然,心里全是祸水!你去告诉那个克林德:大清国与德国友好不假,但是胶州湾本就是我大清领土,不可外借也不会外借!”
“臣遵旨!”奕訢说完,又补上了一句话:“万岁爷,世事多艰,您可要万事谨慎哪!臣这就去办。”于是奕訢辞了皇帝,自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公不提。
载湉喝口茶,缓了缓心情,便去寿皇殿。在那座殿宇之中,高悬着大清帝国前十代皇帝的御容画像。他看着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威武庄严的朝服坐像,脱口而出:“祖宗如此英雄,子孙却败家卖国!真是愧对天下臣民!”言罢,泪如雨下。
这位年仅二十四岁的皇帝仿佛看到了太祖、太宗起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带着八旗劲旅金戈铁马踏平中原的图景,收吴三桂、灭南明……
看着列祖列宗的御容画像,载湉心情十分沉重。要不是三国干涉还辽,辽东半岛也保不住!当他看到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时,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放声大哭。
众所周知,载湉当年入宫继承的就是清文宗的皇位,至于清穆宗那个……将来的太子就又得兼祧。所以,清文宗在宗法上是载湉的父亲。看着画像上那张英俊的面容,载湉当场就跪了下来,连连叩首。
转眼到了光绪二十二年,载湉到乾清宫继续理政,就得知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德国传教士被杀!前一年三国干涉还辽的时候,俄国倡议、德国、法国响应算是帮了大忙。何况清政府因为还不上对日那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的赔款,因此向德国银行贷款借了很大一笔钱。
这个事情本身就是清政府欠了德国人情,德国传教士被杀根本就是一个意外事件。载湉已经六神无主了,因为就在前不久的五月初九日前后帝党的骨干、翁同龢的门生文廷式以及户部、吏部的右侍郎都是被革职永不叙用。这样一来帝党被严厉打击。与此同时,慈禧太后在后宫也下手了。
翁同龢感到自己也遭到了猜忌,因此没敢轻动。就在载湉与群臣商议关于德国教案该如何办理的时候,李莲英来传慈禧太后懿旨,要军机大臣一律到中南海仪鸾殿见驾。
载湉十分困惑,因为慈禧太后早已归政不应该如此高调地召见大臣。何况,有什么事情不好对自己说呢?李莲英放低了声音:“太后老佛爷生气了,奴才胡乱猜测,估计就是为了珍妃娘娘的事儿。奴才恳请万岁爷不要插手,尽量避嫌吧。”载湉心里十分紧张,他知道婆媳之间的矛盾这下可是终于公开化了,如今外患日甚一日,这婆媳俩又闹翻了!
载湉感到焦灼,于是挥退群臣离开了乾清宫,去他的养心殿伤心去了。军机大臣们冒着寒风,前往仪鸾殿见驾。
慈禧太后一脸寒霜,等到君臣见礼后,她开口说道:“今儿叫你们来,是为了惩治珍妃,严肃宫闱腐败!”翁同龢和其他几位军机大臣很困惑,你皇家的事情,难道还要军机处来调停吗?
慈禧没等群臣缓过神来,接着说道:“珍妃教唆皇帝,卖官鬻爵!哀家虽然归政,但是家里的事情还是有权过问的。皇帝口口声声要励精图治,那么惩治珍妃也是皇帝的意思!你们知道为什么前方将士不肯为国效力吗?上梁不正下梁歪!珍妃收受以山东巡抚毓衡为代表的四位封疆大吏的钱财,向皇帝求官!后妃历来不得干政,哀家要明发懿旨,把珍妃身边那些牵线搭桥的太监发往刑部严惩不贷!珍妃干政,着废黜妃号降为贵人,杖一百,略示薄惩!瑾妃为其姐,教育不力,着削去妃号,降为嫔,以儆效尤!”军机大臣恍然大悟,但是谁都没有说话,报以沉默。
翁同龢不得不表态,他跪在地上道:“老佛爷,臣有言奏。今珍妃干政,理当依照皇室家法处理。但是,一旦明发上谕,则天下皆知。到那个时候,会不会对皇室脸面不利呢?要知道我朝从未有后宫嫔妃卖官鬻爵之事!”慈禧太后固执己见,经过长时间的劝说才改为“发往内务府衙门秘密处死”。
隆裕皇后开始倚仗慈禧太后的权威,打击珍妃势力。她在珍妃的寝宫附近甚至在珍妃身边广泛布置耳目眼线,随时探听情报。珍妃深恨皇后,于是这二位也开是你闹得不可开交。不久,慈禧皇太后颁发懿旨:
皇后有统摄六宫之权,一旦遇有后宫嫔妃卖官鬻爵、干预朝政之不法情事,务必严加访查,从严处理!
载湉听完懿旨,知道慈禧太后在树立隆裕皇后的权威孤立珍妃。这一切的矛头就是指着他来的。在朝中的帝党势力本就弱小,如今更是被严厉打击。他没有实际皇权,也一时之间无力反击。
很快,慈禧太后更进一步的打击到了——调李鸿章为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由荣禄接任。载湉宁可是李鸿章守着保定那个直隶总督府衙门,因为荣禄是后党骨干中的骨干!
载湉感到了深深的忧虑与不安,他知道慈禧太后如果算上自己的话就是历经三朝,老谋深算。而且,就算现在的局面能稍微好些,那也好不到哪去。慈禧太后与隆裕皇后站在一条战线,而他身边似乎算来算去只有一个珍妃。
翁同龢同样感到忧虑,甚至是焦灼。因为皇帝只知道慈禧太后政治手段了得,却不知太后杀人如麻。当年辛酉政变的时候,翁同龢可是冷眼旁观。肃顺的实力可比自己强多了,还不是说倒就倒!
因此,作为帝党集团的灵魂与骨干,翁同龢心急如焚。他知道如果帝党再没有新鲜血液的话,那么皇帝与自己君臣皆处在史无前例的危机中。翁同龢第一次感到紫禁城里杀机四伏,感到了来自心灵最深处的恐惧。
载湉也在苦苦思索着让帝国自强、让自己翻盘的办法。但是,没等他想出来,又出事了。
就在清政府与德国签订《胶澳租界条约》之后不久,英国强占新界、法国强占广州,租期九十九年!载湉气得差点没背过气去,慈禧太后更是怒不可遏。因为过两天就是慈禧太后六十三岁万寿。
载湉悲愤之下,下诏求贤。于是,一个注定的人即将来到神秘的紫禁城。大清帝国在政治与思想上,即将掀起一场狂风暴雨,这是为什么呢?这个人又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