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想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这次的开笔,想借着今晚的夜班好好地反省。由于某种原因就匆匆结尾了。
说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太史公说得好: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着《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孟子又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他们身处逆境的忧患之中,心气郁结,奋发而起,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缘故。
所以,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也没有什么特别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有价值得多呢?
(想起了上次的武功山经历,前面文章也有提,那个时候只想着向上,有后退的机会?没有的,要么向上,要么掉入深谷。)
那个时候怕吗?当然。
就像现在的我一样也很害怕,很迷茫,回头去看过去的一年时光,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干了些什么,感觉自己好失败,好像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放眼望未来,感觉已经看到了尽头。不知道一个这样的自己,要如何面对未来?但这样一个平庸的自己,身边却不乏厉害的人。
可是,反观自己呢?好像一无所长,走在人群中随时会被淹没。
自己并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好羡慕那些目标很明确的人,要么就是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要么就干脆跨行做一点别的,可是自己连个确定的答案都没有。
该怎么办呢?好像过了20岁以后,时间一直在快进,有太多的东西想要尝试,有太多的事情想去做,有太多的想法(仅仅停留在想,而不是行动),可是好像根本来不及又不知从何开头啊。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实现。
但是如果害怕有用的话,要努力干嘛呢?
害怕,它只会徒增无谓的烦躁和压力,并不能帮助解决任何实际的问题。
事实上,更多的时候,害怕像是一个任意反弹的弹簧,肆意地搅乱生活。越害怕来不及,就越来不及;越害怕事情做不好,它就真的做不好,颇有点“墨菲定律”(the Murphy's law)的意味。
可是,也有想过,那些羡慕的人,那些混得风生水起风光无限的人,拥有怎样独特的能力或才华,经历了多少暗黑的时光,付出了多少苦逼的努力,才换来今天这样一个像是开了外挂一样的金灿灿的人生。
当连走都没有学会的时候,就妄想着跑得很快是不是很贪心?不是说,不可以少年立志,而是立志以后,要一点点努力,慢慢地进步,直到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成为想成为的人。
害怕前方的道路漫长而未知,害怕现在落后于别人很多,害怕终究无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害怕可能是件幸运的事,居于忧患中,有了危机意识,只需要行动力,不要纠结,不要犹豫,不要拖延,不要受干扰,不要想结果,不要说说而已,不要给自己找理由,只管做就是。真的,去做就是。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觉得可惜。
前几天学了两个成语,一个是“来日方长”,一个是“厚积薄发”。
“来日方长”讲的是一种态度和信念,是一种出自对于美好未来的强烈笃定,时间一定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所有的付出都一定会有回报,只要我们愿意努力。
至于“厚积薄发”强调的是一种做事情的态度,你现在所有的努力和准备,都是一种沉淀,一种铺垫,都是为了将来某个特殊的时间点到来时,你可以爆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你总要相信,总有一天,你的努力,会为你证明自己的。所以,不要害怕。
愿我今后的生活是这样的:你是have to be here,而我是choose to be here.
我可能要反思之前的文章表述的观点:漂泊。有人选择留下,那是自己的选择,尽管辛苦,但已经明白那是自己的路,所以心甘情愿。可能是因为野心,因为不甘心,我想看世界,我想要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所以想远离家乡,从头开始。心里的那些躁动,促使出门远行,促使追寻另一条路。我想,无论我今后选择那条路,我都会选择往前走,不会回头。
在此想起了北大法学院才女刘媛媛的一次演讲:
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乐吞吴。
这一佳联,是清代文人蒲松龄所撰自勉联。联语中巧用典故对照现实,厚重了思想深度。
上联用的是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的典故,你大可不必像项羽破釜沉舟,仅仅只要有项羽那种拼搏到底、义无反顾的决心。
下联用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典故,也不必要真的去卧薪尝胆,而是要学越王勾践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毅力。
仅仅而此,你,我,勉之。
“有时,云朵会在空中蔓延开来,但是仿佛要晴,无需太过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