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上半年马上就要过完了,整理这半年读的书,发现有六本书令我印象深刻,收获颇丰。总结如下:
第一本:思辨与立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
【有价值的点:】
1.书中提出8对认知美德和认知恶习、思维的9个标准。可以让人科学地审视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水平,并知道在哪个方向能改正或继续保持。
2.提出和拆解了思维的整个过程:
1)考虑目的、目标或终极目标——这是思维的源头
2)在议的问题或待解决的难题——这是思维的对象
3)观点或推断框架——这是思维的框架
4)信息、数据、经验——这是思维的原材料
5)概念、理论、观念——这是思维的加工材料
6)假设——这是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7)意涵和后果——这是思维的本来面貌
8)推断——这是思维的运作方式
3.两个角度(自我中心、社会中心)来理解人性。【所思、所感、所求、所做】这四点可以用来反思自己。——改变思维就能影响其他。
4.书里还提到了一些关于怎么做出理智决策、怎么道德推理、怎么处理负面情绪等问题的策略。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提出关于如何养成批判性思维的策略。——最重要的就是——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
【对我的意义:】
看过许多类似的工具书,但这一本似乎对我来说效果最好。因为它科学、细致。与其说教你怎么养成批判性思维,不如说教你如何理智思考、理智生活。只要牢记这一点,就能有意识地应用到生活里去。
比如当我思考一件事,得出某些结论时,我会问自己:我有什么偏见吗?我有足够信息吗?站在另一个角度想想还是这样吗?……
比如当别人告诉我一个观点时,我会下意识反问他,你这个观点从何而来,可靠吗真实吗?你为什么这么说?你具体怎么想的?……
比如当我有负面情绪时,我会强制自己冷静下来,问自己,这是什么样的情绪?从何而来?我该不该这样想?……
第二本:人生的智慧
【有价值的点:】
1.叔本华开篇就写,人与人命运最根本的差别,可归结为三类原因:
1)人是什么:广义上讲,就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其中包括了健康、力气、相貌、气质、品行、智慧、教育背景等。
2)人拥有什么:即一个人所拥有的财产以及各种各样其他所占有的外物。
3)人在众人审视下的生活方式。生活是在周围人所对待他的方式下的。
其中人类幸福最基本的要素——事实上也是唯一要素——是他的内在的构成,他心灵的构造。
2.叔本华以世俗、实用的角度对人类如何获得幸福提出了很多建议。包括我们怎么和自己相处,怎么和别人相处等等。绝大多数建议超越时空仍然能给现在的我们以有效指导。总结看来,我认为只要做到两点——身体健康、内心平和——就能获得幸福人生。但这两点又是何其难做到,尤其是第二点,我们构成了凡尘俗世,也被凡尘俗世所累。
【对我的意义:】
叔本华被称作是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读到这本书的第一次我就感到自己和这本书的价值契合。它或许会成为我的人生之书。
第三本:走出中东:全球民主浪潮的见证与省思
【有价值的点:】
1.周轶君作为一名记者,亲历了中东地区及中东以外的15个国家,以充满画面感和历史感的方式书写了这些国家的民主状况。这些国家包括: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埃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叙利亚、巴林、利比亚、乌克兰、尼泊尔、委内瑞拉、德国、列支敦士登、瑞士、英国。——是了解阿拉伯之春过后,全球民主状况的具体的、有血有肉的宝贵图景。
2.以全球数量急剧增长的中产阶级作为切入点,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中产阶级有利于民主”。作者似乎想探求不同国家中产阶级的表现和民主状况的关系。但限于这本书本质上类似游记和历史普及的特点,这个关系并没有太明显的体现出来。
【对我的意义:】
1.一直想了解现实中东问题,这本书是很好的一个入门。
2.什么是民主?需要深入理解和学习。(建议学习《民主四讲》这本书)
3.喜欢周轶君这个作者,她主持的《他乡的童年》纪实片,展现了当今日本、芬兰、印度、英国、以色列和中国这六个不同国家的小孩子的课堂、校园、家庭生活。发人省思。
第四、五本:第三帝国的到来、当权的第三帝国
【有价值的点:】
1.这两本书分别是第三帝国史三部曲的第一、二卷。
第一卷内容:从19世纪的俾斯麦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处在战后苦涩年代的魏玛共和国(Weimar Republic)着手,追溯了第三帝国的起源;继而讲述了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期间,纳粹党徒通过赢得选举并结合大规模政治暴力手段上台掌权的过程。本卷的核心主题是,纳粹党徒是如何在很短时间内在德国建立起一党独裁统治的,而且似乎没有受到德国民众实质上的抵抗。
第二卷内容:第三帝国在1933—1939年的发展,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同党一起在德国建立的第三帝国的故事,始于1933年夏天纳粹党夺权成功,一直到1939年9月初德国把欧洲拖入二战。分析其各个核心机构,描述其运作方式及其治下民众的生活状况,讲述它为恢复德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而对国民进行的战争动员。
2.充足的史料、详细的描写和分析,让人对这段历史和德国政党、社会、人民有了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3.第三卷现在中译本还没出来。据作者说,最后一卷的主题是战争始末,讲述了第三帝国的军事征服政策、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动员与镇压政策,以及种族灭绝政策的迅速极端化,一直写到它最终在1945年全面崩溃与覆灭。结尾一章将剖析第三帝国在其短短12年的历史中所造成的后果及其遗留给现在与未来的问题。(期待)
【对我的意义:】
看过一些关于纳粹的电影作品,学过历史书上的纳粹政权,知道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却不知道这段历史的具体情况。读过这两本书,可以看到德国对胜利的渴望,对复仇的痴迷;德国社会一些阶级的动摇和愚蠢;希特勒是怎么从一个loser成长为党首的……
第六本: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
【有价值的点:】
1.这是一本基于历史材料的研究:针对7个现代国家在数十年间所经历的危机和选择性变革进行的一种比较性、叙述性、探索性研究。这7个国家是芬兰、日本、智利、印度尼西亚、德国、澳大利亚和美国。
2.作者贾雷德·戴蒙德之前的著作《枪炮,病菌与钢铁》在今年疫情期间重新“火”了一把。他这本研究国家危机处理的书,起源于他妻子在心理治疗诊所实习的经历。于是戴蒙德从影响个人成功应对危机的12个因素延伸开来,将国家比作个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成功应对危机的12个因素,和其他几个国家独有的因素。
3.历史作品的本质价值大概都在于此:审视历史所能学到的经验,将其作为未来的指路明灯。
【对我的意义:】
学到了以前不知道的历史知识,比如现在如此富裕发达的芬兰,历史上还经历过和苏联大国死死对抗的悲壮时期;印度尼西亚的大屠杀事件可以被列为二战之后全世界的大屠杀事件中最惨烈的,而这点似乎很多人都不知道;澳大利亚的母国是英国,国旗还保留英国国旗元素,长期执行的“白澳政策”使得澳大利亚是很容易种族歧视的。这本书还谈到了美国在政治极化、不平等、选举、投资失衡这些方面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