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可以有性格,但不能有个性
无数的事实证明,个性高调的人在哪儿都是活不下去的,哪怕你在事实上是无比正确的,也会不停地遭人排挤;而那些看似平庸低调的人,就算整天做错事、做坏事,他们也总能平安无事。
在社会中有一个非常奇特的规律:人的个性与他的办事能力成正比。一个人的办事能力越强,他的个性也就越强;一个人的办事能力越差,他往往就越没有个性。但是个性越强的,能力越强的,锋芒越露的,实际的职位就会越低,前景也非常不妙。听起来不合理,也不正确,但这就是职场的现实,每个人都要面对,并且要适时调整自己。
江南名士庞统在孙权那里碰了一鼻子灰,屁颠屁颠地前来投奔刘皇叔,皇叔一见他猥琐的模样,心中就先有三分不悦。而庞统见了刘备,也不拿出鲁肃和孔明的介绍信,对皇叔只是作揖,拜都不拜,十分的傲慢无礼,老刘心里就更对丑汉子心存厌恶了。
但庞统这么大大有名的人,也不能让他空手而归。于是老刘给了他一个县宰的芝麻小吏。他到了县衙,对政务正眼都不看一眼,天天饮酒作乐,因而有人跑到刘备那儿去告密,说庞统那厮不务正业,整天沉溺在醉乡里。刘备听了大怒,让张飞和孙乾前去办他。
两人来到县衙,庞统还醉醺醺的,衣衫不整地出来迎接,张飞见状大发雷霆,斥道:“俺哥哥给你官做,你居然在这儿 寻欢作乐,政事被荒废成这样子!”庞统道:“将军,这算什么事啊?你看我的。”随即命人升堂理事,不到半日,将积压了百余日的公案都处理完毕,而且曲直分明,毫无半点差错。这一下子让刘备等人对他刮目相看。
庞统值得庆幸的是,他遇到了心胸比较宽广的刘备,若是投奔了一个心胸狭隘的主子,管你有没有才呢,早就推出去午门斩首了。祢衡、孔融之流,哪个不是才华盖世,但是哪一个不是脑袋搬家了?个性和才华不是护身符,有时还会害了自己的性命。
鄙视上司是职场的一大忌讳。有些人的能力越强,就越是恃才傲物,自以为天下莫出于己之右者,不把领导放在眼里,甚至还拿上司调侃说事。这种人,活着一定经常挨整,死了也是一个活该!
所以说,身在社会不可有太多的个性,本来你就有本事,有才干,人们正妒忌你、想要整你呢,你还不知收敛,大肆张扬,那不更衬托出人家不如你嘛!古代有多少放荡不羁、蔑视权贵的才子能臣不就是因为锋芒太露被干掉了!
在这个世界混,必须懂一点中庸哲学
知道中庸的本质是什么吗?中庸就是可以有性格,但不能有个性;可以很牛,但绝对不能高调;可以很强,但万不可表现得比别人更强,盖过他人的风头,尤其是抢上司的光环。这就是个性定律,我们可以看看历史,有个性的官员通常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为什么呢?因为个性总使得他们与上司对着干,有哪个领导会喜欢这样的下属呢?
一个懂得中庸生存法则的人,他宁可平庸,也不出头,更不会高调。他们在职场之路上亦步亦趋,城府很深。不该表现自己的时候,他一定像乌龟趴在山洞里,像石头藏在草丛里,锋芒藏在肚子里。他们在社会上,也是一个聪明人,擅长隐藏自己的性格,就像一条小溪一样,柔和地流过。前面有阻碍?没关系,我就拐个弯。哪儿低,就朝哪儿流。
这具体表现在:
第一,他从不会挑上司的毛病,在日常行为和自己的工作表现中,他对自己的上级没有任何威胁,头上绝不带刺,做一个忠实的仆人。不管心里怎么想,至少他表面的言行是无可挑剔的。这让上司极其重视他,因为使用这样的下属,对自己没有危险,做事的时候执行力也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顶嘴,不找事,好打发,谁都想有这样的下属。所以,这样做人做事,就是安全的。
那些充满了个性、自命不凡的人,往往太坚持原则,对于上司的错误不能容忍,敢于指正和揭发,没几个上司会放心使用他们,因为这样的下属很容易得罪他人,引起祸端,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比如那个从小让梨的大才子孔融,还是孔子的后代。这家伙在曹操手下当小弟,却屡次三番地跟主子闹别扭。当初官渡之战,曹操将袁绍一举歼灭以后,曹操的儿子曹丕看上了袁绍之子袁熙的媳妇甄氏,即后来的文昭皇后。孔融就给曹操写了封信,里面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对他拐弯抹角的暗讽茫然不解:什么乱七八糟的啊,哪本书上说武王把妲己赐给周公了?后来才顿悟过来:好啊,原来你是在消遣我呢!
后来曹操又去征讨乌桓,孔融又跑过来嘲讽说:“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这是公然干涉和蔑视曹操的军事行动,曹操自然对他怀恨在心了,就想找机会收拾掉这个不知时务的狂人。
有一年,庄稼收成不好,而且还战祸不断,曹操准备颁行禁酒令,免得浪费粮食。大凡文人才子,都爱喝点酒。所以孔融一听到曹操要禁酒,立刻坐不住了,屡次上书反对,书中多有侮辱轻慢之词。最后曹操忍无可忍,发布命令将他处死了。
孔融就是犯了挑上司毛病的错误,结果导致自己一命呜呼。对上司不服从,坚持己见,对领导表现出轻慢、挑衅的态度,不管是在职场还是为人处世,这都是人际关系的一大致命的忌讳。没有哪个领导喜欢跟自己对着干的下属,也没有哪个领导希望自己让下属牵着鼻子走。
第二,有罪自己承担,有功推给领导,做领导最信任的一把伞,挡风遮雨,还能帮领导制造政绩。你说,哪个上司不喜欢这样的下属?哪怕他一点能力没有,上司也会给他机会锻炼。因为他会为自己创造业绩、抹平错误,这在领导眼中就是能力、就是优点。如此一来,他爬升的机会就增多了。
在这一点上,唐朝名相房玄龄就做得很到位。李世民还在做藩王的时候,他就尽心竭力地为主公出谋划策,竭力辅佐李世民登上大位,秦王每次带兵平乱以后,手下将兵都到处搜求各种财宝,唯独他不为财货所动,而且将一些精英人物收到李世民的帐下,对他们厚加礼遇,因此谋臣猛将无不为李世民尽忠死力。
李建成知道房玄龄是个百年难遇的奇谋智士,因此想拉拢他为自己做事,但他断然拒绝建成的盛情邀请,只是一心效忠 于自己的主子。李建成知道这种不世出的奇才若不能为己所用,将来必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麻烦,因此在老爹高祖面前诋毁他,将他流放驱逐到了外地。
房玄龄虽然遭到驱逐,但一时仕途的失意仍然没有改变他的坚定立场,他与李世民的另一些谋士成功秘密筹划了“玄武门之变”,使李世民最终登上了皇位,而他也成为后世宰相的楷模,得以名垂史册。
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任劳任怨,甘当李世民的不死小强,忠心耿耿,死而后已。李世民可以讨厌他,但不能不信任他。这种人,一片忠心,到了最高境界。你很难说他的完美是装出来的,因为你完全看不到他有伪装的痕迹。
第三,“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是这一类的职场人士统一的特点,他们可能不会做事,但是很会做人。能力不足,却让你信任,让你全身舒坦。因为他的嘴巴很紧,不会泄密,有事全装在肚子里,即使听到不该听的,也能装聋作哑,替上司保守秘密。
低调做人和高调做事永远不会错
朱元璋少年时代在皇觉寺的好友云奇,在朱发达以后来投奔他,朱元璋就让其在身边做了一个管家,给他一碗饭吃。
见识丰富、经历过无数挫折的云奇就深谙这一点,知道如何在凶险的深宫保全自己。凡是朱元璋吩咐的事,他一概严守秘密,旁人一问三不知,就是不说,连马皇后和郭宁妃找他打听朱元璋在做什么,他也装得像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子,好像一块没有生命力的石头。石头的特点就是听不见、看不着,稳重可靠,作用广泛,永 远值得信任。
对于这样的下属,朱元璋当然打心底喜爱了,给他很大的权力,在朱元璋疑神疑鬼大开杀戒的晚年,大量的功臣被屠杀,离他近的云奇最后却得到了一个善终,没成为朱元璋疑神疑鬼的刀下鬼。可以说,正是“忠心为仆,严守秘密”这一点,保住了他的命。
而当时有一个太监的命运就大不一样了,和云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很想在那些朝廷的权贵们面前突出自己的才干,就拿宫里的事情卖给外官,希望得到重视,发一点小财。结果让朱元璋发现了,落了一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聪明的人,他会明白,自己身负的才华可以使他功成名就,但也可能使他身败名裂,招致杀身之祸。因此他会很好地掩饰,深谙玉韫珠藏的道理。
低调做人,强调的是你的人品素养;高调做事,强调的是你的工作能力。一个人若想在仕途上走得顺利,两者缺一不可。一个人即使做人很低调,但是没有工作能力,那只能说明他是个庸碌之辈;而他若是具备了工作能力,但做人太张扬,则不免被上司和同僚当作是众矢之的。因为你能力出众,会威胁到上司的地位,也会引起同僚们的嫉妒。
云门三唱有三种境界: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追浪。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大才子们做到第一种境界和第二种境界的很多,却很少有人能看破“随波追浪”的最高境界。
所谓“随波追浪”,就是说随波逐流,自己心里对事物的了解跟明镜似的,但是外表表现得浑浑噩噩,什么事都随大流,这样可以不惹人注目。就像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虽然被丢弃在泥淖之中,但依 然不改其纯美无瑕的本性。
世界容不下太多“个性”,你需要圆滑做事
性格和个性,人们经常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性格是一个人本身的秉性,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有激情还是更理性,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也就是说,你可以是好人,好得惊天地泣鬼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可以是坏人,哪怕坏得流水,阴暗得像下水道的老鼠,都没有关系,职场上都会有你的立足之地。但是,千万注意表露这些内在的时机,当你用不同的方式把自己的性格表现出来时,就体现出你做人和做事的个性了。
有些人很大嘴,什么都敢说,一点不顾及旁人的感受。不但敢说,说出来的话还带刺,特别伤人。这种人虽然能胜任很重要的职务,上级也会考虑你——作为一种利用的工具,总能派上用场,但因为职场是一个酱坛子,大家必须是一样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谁选择不恰当的时机露头,非要风光一场,谁就可能成为大部分人的公敌。
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无论是秦代的卫鞅、宋代的司马光、明代的张居正,他们都是几千年来难得一见的很有个性的牛人代表,有能力,也有魅力,敢于除旧布新,铲除弊政,不流于众,也不向大多数同僚低头。当有一个欣赏他们的强力君主支持时,他们可以放手实施自己的改革计划,取得很大的成效,但当靠山不再时,形势顿时就会逆转,失去皇帝支持的他们,下场都比较惨。
在秦孝公死后,旧的贵族集团疯狂反扑,诬卫鞅谋反,把他车裂。司马光和张居正也都在自己死后,遭遇到了当时的朝野如潮的舆论批判,等于被踩在了脚下,被全面的否定。
晋朝的阮籍算是个性十足的人,可谓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曾在广登城上发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慨叹,想想看,能说出这种话来的人,才华自然不同凡响。可是这个人恣意洒脱的个性也注定了他仕途的失意。他想做一番事业,的确是很难的,因为他的个性使他太容易得罪人,让人不爽。晋文帝司马昭想要为自己的儿子找媳妇儿而希望和他成为亲家,结果他倒好,饮了两个月的酒,大醉六十日,装傻充愣,被他蒙混过去了。
婚事是成不了了,但司马昭肯定是对他有看法的。皇帝都低三下四地想跟你做亲家,这在外人看来是件多么荣宠的事啊,多少人梦寐以求都想跟皇帝攀上一点亲戚,可阮籍居然还不给人家面子,给顶头上司一个下不来台,这样的人怎么能够走得顺利呢!
像他们这样具有伟大个性的人物,都难逃别人的算计和诋毁,更别说我们芸芸众生了。在职场,棱角磨不平,就混不久;在职场,出头鸟一定会挨枪打。要想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你就得有性格,但同时要去除个性,将自己蜷缩成一种“外圆内方”的形状。
[图片]“瞧,那个呕心沥血的家伙!”
上司下班还没有走,那么下属就不能理直气壮地走。上司不在时,你加班就等于没有加班。
加班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月亮走我也走”,上司就是月亮,月亮不走你别走。在领导面前,下属的表演功夫更得经受得住考验,因为领导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告诉我们,能干可以,但你必须让领导看见。
也就是说,你必须在领导眼皮底下加班,让领导看着你加班,你才有功劳,才敬业,否则就等于没加班。他实在没看见,你也要想办法让他知道你加班了。
至于加班的效率,其实是可以无视的,重要的是你在领导的眼中留下了什么印象。说到这里,此条职场经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是非常适用和重要的。
在某公司,新来的小李聪明伶俐,经常加班到晚上10点,对工作非常投入。而且经过观察,同事们还发现了他加班有一个规律,领导在的时候,他肯定留下来加班;领导若走得早,他也走得早,他就像领导的影子一样。
有一次,同事小苏和他一起加班,这天领导不到5点就走了。大概晚上9点多时,小李特意给领导打电话,很认真地请教问题,说自己正在单位苦思解决的办法,想了半天也没辙,只好请领导给指点迷津。领导虽然很烦,但还是耐心向他提示了解决的方法。挂断电话,小苏不解地说:“这事很简单啊,查查工具书就能找到解决方法,何必问领导呢,我都可以帮你。”小李得意地说:“是啊,这么简单的问题我如果不能解决,还出来混干吗。我给领导打电话,不过是让他知道,我在单位加班呢,他可以放心在家看电视、在外面喝酒,工作的事有我顶着!”
小苏歪歪嘴,没吭声,心里很瞧不起他。第二天,领导到了单位,在会议上公开表扬了小李,说他自从来到本单位,是工作最努力、最辛苦也是最有成效的一位职员,让单位的其他员工都向他学习。小 苏这才缓过神来,明白了小李的“良苦用心”。鄙视也罢,瞧不起也罢,总之,不久小李就升职了,加班比小李还多的小苏却没什么机会,领导也很少夸奖他。
小李知道领导是需要讨好的,加班也是讨好的绝佳方式之一。但前提是,你必须让他看到自己加班,而不是闷头干活,不知在上司跟前表现。所以,有些人就只有苦劳,没有功劳,累个半死,却一点效果没有,不如那些只会耍滑头的人得宠。比如小苏,来得时间再长又有什么用呢?领导看不到他的努力,也不知道他很努力,反而比不上小李混得如鱼得水。
加班的技巧
第一,加班要让领导看见,陪着领导加班,就是最好的表现。因为人都有一种寻求患难与共的心理,一般领导加班也是不情愿的,谁不想下班休息啊!此时如果他看到一名员工也在陪着自己奋战,可想而知他对你的印象会有多好!他对你简直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
第二,加班也需要一定的效率。并不是我们坐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头晕眼花地看一晚上,再让领导看到,就是一次成功的加班了。你必须有真正的事情可做,具体说来就是得让领导知道你在做什么事,做出了什么成果。
比如小李,他适当地向领导请教问题,就是在告诉领导他在做什么。即便领导很烦,但他至少体会到你不是在故意耗时间,而是对他有诚心,对工作在尽心尽力,不是在这儿装加班、混时间。另外,也会让领导体验到一种高高在上的满足感,他觉得你需要他的指点,你在唯他马首是瞻。要知道,人都是有虚荣心的,领导当然也不例外。时间长了,如果你再做出一定的成果,他肯定就会给你晋升的机会了。
大多数人都在做没用的事,你和他们相反就行了
世人皆知,所谓的一流政治家,他甚至可以许诺,在没有河的地方建桥。那些看起来积极工作的人,每天忙的都是没有什么作用的事情。
政客是靠嘴巴生存的,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秘密。美国人一到大选年,各路政客就开始了精彩的表演,向选民许诺无数看起来很美的计划,但当他真的坐到了那个位置上,就好像得了失忆症,以前说过什么全都忘了。因此有人讽刺地说:“一个政客在当选前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仅限于当选前。”
其实普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忙着去做一些没用的事情,这也是大多数人正在做的。他们知道,干实事的人虽然很受老上司欢迎,但很难打动上司。而且干实事往往见效慢,弄不好还要担责任,落不到好下场。
所以,基于此,大多数投机者就开始务虚不务实了,耍嘴皮子功夫。吹得天花乱坠,纸上谈兵,可惜全是美妙无比的话,落不到实处。
这里体现的就是两个方面:
第一,为了得到重用或某个位置,什么承诺都敢许下。像在选举社会,每一位政客为了当选,都要迎合选民,所以嘴巴的功夫是不能差的,每个人都胜过脱口秀女王。很多时候,还不得不开出空头支票,否则你吹得泡沫不够大,竞争对手比你的许诺更诱人、更动听,你就很难当选了。 第二,总是喜欢作秀,不管多假都要做到底。比如江苏一个贫困县,竟然拨款350万建“山寨版世博中国馆”。还大义凛然地说:中央没有禁止的,都是可以做的;这个雕塑是应群众要求建设的,目的是弘扬世博文化精神,展示我们这地方的新形象。
还有些地方,前阵子搞过山寨鸟巢,似乎不闹点动静,上司就不会注意自己,领导就不会提拔自己,完全不顾及当地百姓的声音,不倾听他们真实的需求。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这条规则就已经在起作用了。古人玩起表演来,一点不比今人逊色,而且玩得还很有境界。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跑到朝廷求职的时候,为了吸引皇帝的注意,就曾在嘴皮子上下过功夫,务了一把虚。他在呈给皇帝的文章中疯狂地赞美自己,说自己是全天下头一号的美男子,帅呆了,像自己这样的人才,不为皇帝效力,那简直就是不能容忍的。
全篇下来,没一句是讲述自己的治国之才的,从旁人的角度看,全是没用的废话屁话。但是汉武帝一看就乐了,觉得他很有特点,于是就给了他一个官做,后来还做到了很高的位置,成了武帝身边的一位名士。
有了这位老前辈做榜样,也就有了后世很多效仿者,务虚不务实的投机者就日益增多,他们却没有看到东方朔真正实干的地方,认为只要能引起上司的注意,就可以了。但是,“空谈误国”,只做表面工程,即使被关注,也只是负面的关注,不但没有造福于民,还会丢掉自己的前程。看来,有志于在职场出人头地的你,还是应该尽量与这条规则保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