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大部分同学看到标题后,心里会想:“非暴力沟通”不就是心平气和的与对方沟通,不吵架,不撕逼吗?如果你也是这么认为的话,那么这篇文章会让你对“非暴力沟通”有全新的认识。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许并不认为自己和别人的沟通是“暴力”的,但有时我们的语言确实引起了别人的不舒服和痛苦。如:
同事A对同事B:你笨死了,要教你几遍才会呢?
领导对下属:你天天下班这么早,是不想干了吗?
普通朋友之间:就你事多,你到底能不能快点啊!
这些内容无不充满着指责、否定、说教、嘲笑,事实上,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语言暴力的世界中。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这些暴力语言,让我们的沟通变得高效、舒适呢?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来给你答案。
暴力沟通的来源
道德评判
如果别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时,那他就被看做是不道德的。例如,对方如果更关心细节,那他就被我们贴上有“强迫症”的标志,其实换位思考,对方只是所在的立场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进行比较
《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的作者格林伯格说: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例如,有些产品经理会说:“看了小夏做的banner,总感觉我们的差了点什么”、有些家长经常会说“你看谁谁谁家的孩子考了高分,你怎么就考了这么点分呢”,这种比较无意中就会导致彼此之间的疏远和伤害。
回避责任
回避责任最常见的就是经常使用“不得不”、“你让我”这些短语,其实本质上就是我们自己试图回避责任。例如,“领导问为什么会设计成这样?我们大多数时候会回答:是你让我这么做的啊”,但我们做之前是否精确理解了领导所说的意思,而不是事后直接将责任全部推卸给对方。
强人所难
生活中我们经常对对方的要求往往暗含着胁迫,如果对方不答应,他们就会承担相应的后果。例如,老婆对老公说:“你不把工资卡交给我,咱两就离婚”。
非暴力沟通四部曲
一、区分观察与评论
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晰客观地陈述事实,而非主观评论。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做出友善的回应。
例1:
【主观评论】你从不参加羽毛球活动;
【陈述事实】我们最近组织了3次羽毛球活动,都没有看见你参加;
例2:
【主观评论】小明,我发现你最近经常迟到;
【陈述事实】小明,我看到你这周有3次迟到记录;
例3:
【主观评论】小明花钱大手大脚;
【陈述事实】小明上周花了3万元买了个包;
二、表达感受而非看法
在沟通中若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容易使对方感知到你的情绪,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在表达感受时,适当的示弱有利于解决冲突。
例1:
【看法】大学生A对大学生B说:这么晚了你将音响声音放很大,会打扰到别人。
【感受】大学生A对大学生B说:这么晚了你将音响声音放很大,我有点不满。
为了清晰的表达感受,书中作者提供了以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
3.说出感受背后的需求
说出需求,能让对方清楚的知道你的感受是因何而来,从而会照顾到你的感受。
【需求】大学生A对大学生B说:这么晚了你将音响声音放很大,我有点不满,因为我想现在休息,明天早起准备考试。
4.提出具体的请求
避免使用抽象或模糊的语言,建议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这样对方更容易接受与回应。
例1:
【模糊】大学生A对大学生B说:这么晚了你将音响声音放很大,我有点不满,因为我想早点休息,明天早起准备考试。
【具体、明确】大学生A对大学生B说:这么晚了你将音响声音放很大,我有点不满,因为我想现在休息,明天早起准备考试。
例2:
【模糊】我感觉这个页面有点奇怪,你再改改;
【具体、明确】我觉得这个页面的的标题与正文区分的不明显,你能否将标题的字号调大吗?
结语
最后,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沟通中记住这个公式“我观察到……,我的感受是……,因为我……,我请求……,”,并且坚持使用它,我相信沟通大概率会变得高效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