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年,离不开放鞭炮。
那时每逢过年,爸爸就去小卖铺里买上几挂鞭炮,回来后小心的从中间拆开,这样本来三挂就变成了六挂。爸爸要盘算着必须放炮几次。大年三十日下午上坟请先人们回来,要放一挂迎先人们;除夕夜零点整要放一挂辞旧迎新;正月初一早上集体出新要放一挂;初五早上迎老爷要放一挂;正月十五送先人们走要送一挂。(先人们指已经去世的祖先们,不知道别也有没有这种叫法。)
鞭炮分好后放在家里的大立柜顶上。我和弟弟常偷偷的踩凳子偷几个拿来放。临近过年的那几天开始,就经常能听到不时传来啪啪的放炮声,那是村里的男娃子早忍耐不住的在放炮。那时孩子们放的鞭炮大多是从长挂的鞭辫上拆分下来的小鞭炮,那种小鞭炮也特别响,记得最多的是两个牌子的,浏阳河和啄木鸟。
男娃子们最喜欢放炮听响了,偷偷的从家里偷了小鞭炮装在口袋里,聚在一起放。胆小的拿根香,胳膊伸的老长,远远的点着捻子就跑开了。胆大的把炮拿在手里,划着火柴点着扔在空中炸开。更有甚者,好几个小鞭炮的捻子拧在一起点着,同时炸开的话声音响亮或是可以听到连续的炮声。还有在炮上面支个破铁碗,点着后铁碗被炸开,高高的抛到空中。
后来人们的经济条件慢慢好起来了,过年的时候家里买的鞭炮不用再拆分开来,而且买的鞭炮也越来越长,以前只有200响,后来就是500响,1000响了。而且除了鞭炮,也开始买一些其它的品种,钻天哨,两响炮,大炮。大拇指粗的大炮威力大,声音震耳欲聋,只有爸爸敢放。
每到放炮的时间点,村里村外,鞭炮声此起彼伏,忽远忽近,忽大忽小,忽长忽短,引得村里的狗吠声也接连不断。如果是白天,村里的男娃们就循炮声聚集在一起,等炮声响过,争先恐后的去地上捡漏下的没点着的小炮。曾经有孩子因为着急去捡炮,结果给一个炸开迟了的鞭炮炸伤了手,所以大人们都要等确定所有点着的炮都炸完了好一会儿,才允许男娃们去捡炮。因为大人们放炮的好多时间是在晚上,所以有些男娃等到天刚亮时,就去各家庄门口捡炮,收获颇丰厚。捡到了,就在同伴面前炫耀,比谁的炮多,比谁的炮响,比谁的胆大,比谁放炮的花样多。那时,放炮是男孩子们过年最大的乐趣。而我,只敢拿根香,远远的点着,然后捂住耳朵跑的远远的。
再后来,开始流行起放花炮,长长的炮筒,点着后,嗖一声,嗖一声,发射出一个个花火。这时过年的花炮,爸爸允许我和弟弟自己去买,十元钱买十个长长的花炮筒,我们每人五个,十元的大炮,弟多我少,也要分开,再给家里买六挂鞭炮,十元三挂,也不算贵。花炮要在夜晚放,白天放就没意思了。炮筒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发射的有远有近,孩子们也会攀比,谁家的花炮放的高,在空中散开的火花漂亮,但远没有放小鞭炮那样有趣。
再后来,我们长大了,在城市上学了。过年时,城里会打烟花,那自然是壮观又漂亮。一般是正月十五的晚上会打烟花,我们会呼朋唤友的和同学一起边看边玩,也会吆喝上亲戚们一起去观赏。再后来,我们长大了,成家立业有了孩子,过年时主要的任务就是领孩子放炮,让感受过年的氛围。
再再后来,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城市和农村开始禁止放炮放烟花,于是家家省了一笔买炮的开销,也落个耳根清静,只是,那年味也淡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