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两天我的一个朋友找我诉苦,说他又一次分手了。我已经不知道这是他的第几次分手了。他今年已经35岁了,还没有结婚。
我这个朋友的条件很不错。上海某知名大学毕业,硕士学位,曾经是一个软件工程师,后来由于项目经验丰富,现在已经做到了管理层。虽然相貌一般,但是个子很高,而且由于经常运动,所以身材保持得很好。他家是上海本地的,在市中心有两套蛮大房子。父亲做生意,很有钱。母亲是个医生,也是个很体面的工作。
这样的条件自然不会缺女朋友,可悲剧的是,他就是谈一次崩一次,感情史可谓是伤痕累累。他的父母刚开始还想稍稍干涉一下,后来发现他的感情生活简直糟心,也就不敢干涉了。只要是领回家的,他们就和颜悦色对待,但这也无济于事,该分的根本拦不住。而且我这个朋友每次交往,也都是真心冲着结婚去的,已经不知道多少次他跟我讲他可能这次真的要结婚了,然而结局还是一个惨字。
起初,我这个朋友的女朋友都长得挺好看。不过这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自身条件好,女孩子扑过来,当然择优录取。可是后来,想要做他的女朋友不要太容易,只要关注他的分手情况,排队跟上就好。因为他来者不拒,先到先得。
我不知道一个人一生应该谈几次恋爱比较合适,但是讲道理,已经到了记不清第几次分手的程度还是不成功,那事情就并不简单了。
二、
关于爱情,我们知道的太少。关于男女交往的细节,我又体验得太少。不过按照前辈们的一些总结,想要获得一段稳定的感情,该达成的条件还是需要达成一下。如果只是盲目地碰运气随缘,那结果一直是缘分未到,也就不奇怪了。
择偶的时候,到底是找相似的呢?还是找互补的?这个问题其实早有答案。许多恋爱教学的书籍都指向了同一堆结论,这里采用《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的总结,就是个性相似且需求互补的比较合适。
什么意思呢?个性相似,需要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个是兴趣上的相似。如果我爱宅,一出门就焦虑,那找对象就不要找不出门浪会死星人。
好比我那个朋友曾经的一段感情。他喜欢宅家里,偶尔会出去逛逛,节假日才会选择出去旅游。但他的那一任女票不是,属于吃完饭就想出去散散步的类型。女票吃完饭收拾好说我们去散散步吧,我朋友一听到这个就一脸嫌弃,只想着赶紧在家把某个游戏通关了。于是吵架,互相看不惯,女票摔门而去。后来关键的一次,他女票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他磨磨唧唧不愿意出门,后来终于出门了又一直吊着脸。女票终于忍不住了,俩人冷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第二个是价值观上的相似。如果我看到地铁上那些提着音像唱歌要饭的人打心底里会反感,那找对象就不要找那种爱心泛滥的类型。
再好比我那个朋友曾经的一段感情。他觉得一个人要想生活美好,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你只有为社会付出了才能获得相应回报,否则就是扰乱社会稳定向前发展的毒瘤。而他的那一任女票不是这样想的,他女票认为人的出身是不能选择的,很多机遇他们没有格局就遇不到,所以遇到可怜人就要去帮助,这是做为一个社会人的义务。于是,他们好几次在要不要施舍的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俩人都还较真,各说各的理,最后终于爆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第三个是对爱情的理解相似。每个人对爱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觉得稳定的陪伴才是真爱,那找对象就不要找那种需求浪漫生活的类型。
还是好比我那个朋友曾经的一段感情。可能是他的父母比较无聊的缘故吧,他就觉得爱情就是两个人在一起,只要陪着就是相爱。但他那一任的女票不这样想,觉得像双方应该像钱钟书和杨绛那样的才能算是爱情,生活要有趣味,双方都要有小小的浪漫举动。我这个朋友是工程师,属于务实的聋瞎个性,出去根本想不到帮女生开门,拉椅子这些细节,更别说送花了。他女票经常给他准备的小浪漫也全部都被他下意识地无视了,最后女票终于忍无可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接着,什么又叫做需求的互补呢?
就是如果男生喜欢在家吃饭,但是又不会做饭,那就去找一个会做饭的妹子,男生一定会被妹子管住心。如果妹子如果是个话痨,平时需要男生经常跟自己交流感情,那就去找个话痨男,不然生活中只会令双方都糟心。
依旧好比我那个朋友曾经的一段感情。他属于沉默寡言类型的人,一次机缘巧合,就谈了一个话痨型的萌妹子。萌妹子喜欢唧唧歪歪侃大山,看个电影嘴巴都一直不停叨逼叨。而我这个朋友属于单线程生物,做事情一根筋,专注的时候周围再吵杂他也没有感觉。于是,萌妹子天天被无视,妹子受不了了趴上去撒娇求关注的时候,他也不知道安慰,甚至会呵斥,萌妹子撅了几次嘴发现卖萌无效之后,终于变身超级赛亚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只有在兴趣,价值观,爱情的理解上存在相似,并且需求是互补的情况下,一段感情才能更为舒心地走到最后。如果,经过了解之后发现对方在这方面跟自己完全不一样,而且自己无法忍受对方,也不乐意改变,讲真,那最好就不要开始这段感情,伤人伤己。
三、
除了性格和需求上的匹配,我国老祖宗的一句古话在事实上也是很重要的,就是要“门当户对”。讲道理,一个正常想要过日子,没谁真的愿意去高攀,男的女的都是一样。
继续讲我那个朋友曾经的一段感情。他起初找过一个温州大老板的千金小姐,女方家里不知比他家优渥多少倍。他们相处的日子里,千金女生的一些行为就经常无形间刺痛我朋友的心。出去旅游,女生要住就住五星级,要吃就吃米其林,花钱如流水,完了还跟我朋友撒娇说,你看我都没有乱买东西,我这么节俭,你不表扬一下我么?后来我朋友给她送一个好几万的包包,女生虽然表示十分喜欢,但她从来没有背出来过,因为她有更好的包包。还有一次我朋友想搞点浪漫,给女票送了一套蛮贵的内衣,姑娘收到之后说你以后不要给我买内衣了,这种内衣我是不穿的。诸如这种事情举不胜举,到最后我朋友实在受不了了,自尊心被彻底击垮,只感觉自己特别Low,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还是我这个朋友,他也遇到过相反的情况。自从我朋友开启来者不拒模式,相处过一个生活条件并不怎么好的女生。女生是一个三四线城市姑娘,父亲是国企员工,母亲不幸过世。女生从小学霸,毕业之后终于算是在魔都站稳了脚跟。然而跟我朋友相处的日子里,她的自尊程度超低,我朋友随便说点啥她都会受不了,总觉得我朋友是在瞧不起她。这种百口难辩的情况遇到我这个嘴笨的朋友简直不能再虐心,最后说不过那就只好说,你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说我没有,你非要说我有,那我就有吧。女生总是得到这样的回应,内心崩溃,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关于这个,我觉得查理·芒格的一句名言特别能说明问题。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保险的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
如果想要特别有才华的美女做老婆,那最保险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成为豪门。同样的,如果一个女生自己的外部条件一般,却又想要嫁入豪门,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在学识,人品,性格方面配得上豪门,实在不行整整容也不是不行。如果配不上却要强行在一起,那之后的生活只会是一个互相伤害的结局了。
四、
除了人的内在需要合适,外部条件需要合适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如何保持这段关系。
不少书都提到过,男人是目标型生物,女人是感受型生物。那更进一层,男人是通过一起做事情增进感情,而女生是通过一起聊天而增进感情。于是再更进一层,男人最需要的是另一半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很好。女人最需要的是另一半知道自己当下是什么感受。男女的需求是不同的,如果双方都只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而不去考虑对方的感受,那这段感情基本上就搞不好了。
《傲慢与偏见》里有这么一对,男的是个小头目直男癌,女的是一个对美好爱情彻底绝望的恨嫁女。他们走到一起,不是这个男的有多优秀,而是这个女的再不嫁,她的压力就太大了。小说中这样的夫妻仅描述了这一对儿,可在现实中,这种组合不要太常见。催婚很烦,自己又不知道喜欢怎样的人,反正周围也没几个追自己的,既然有人追,那就结婚吧,甚至家里介绍了,随便将就一下也就领证了。为了结婚而结婚,为了要小孩而要小孩。结果呢?离婚率直线上升,我看到上海的数据是38%,除了夫妻双方会受伤,因此而受伤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多,这将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还有,即使不离婚,有多少对结了婚的夫妻之间感情越来越淡,男人玩儿男人的,女人玩儿女人的。男人说,如果不是解决生理问题和家庭责任问题,谁愿意跟女人玩儿啊。女人说,我觉得跟我爱闺蜜的程度都比爱男人更多。男人出轨,女人也出轨,互相伤害,不知道这到底有什么意思。
如今的人,男的见女的漂亮就什么都不考虑直接上,女的看男的顺眼就觉得自己可以为他牺牲一切。单身的想要恋爱,可真的在一起了,恋爱的又想要单身。
要我说,都是互相结合真的太过草率的错,有点套路和方法,就会让亲密关系之间的沟通代价小一些,自己少能做出一些改变,能少坚持一些执着,就真的会让生活幸福快乐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