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上读的电子书,利用一些公交车、排队等候等的零碎时间,断断续续地读了很久,最近才把它读完。
蒋勋先生讲了李煜、范仲淹、晏殊、苏轼、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等,分析了北宋词、南宋词的不同之处,分析了宋词中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不同的美学都在为我们增加美的体验与经验,并没有高下之分。
同一位词人,尤其是经历了北宋、南宋的词人,既有北宋词的大气、壮丽之美,又有南宋的婉约、耽溺之美。北宋词延续了唐诗的大气、豪迈,像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南宋词更偏向一种小而美的体验,如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北宋更关心家国、历史、英雄,南宋逐渐将词的感情回归到个人身上,个人的经验体验、个人的惆怅感悟。
词也更偏向于白话文,更多的是日常的用语,尤其是李清照的很多词,有很多的口语化表达,“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主要是因为,在古代,词是用来唱的,填词、作谱、唱词,像是现代的歌曲,想一想歌曲的歌词本身就不是很复杂,就理解了词有很多口语化表达的原因。
南宋武力不及北方的金,不得不求和纳贡,在这种背景下的词,有辛弃疾这类恨不得立马挥师北上收复失地的慷慨激昂与悲壮之意境,也有姜夔感受到日常最普通的百姓生活、关注个人情感“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幽静纤细以及萧条荒凉之意境。
不论是什么样的意境,能让我们读到时,能够很快进入到那个意境,并能有所感受,这便是美,可欣赏之美。美有千万种,所以也不要去计较它们的高下。只能说,个人的经历、性格不同,所体验到的、所感悟到的,是不同方面之美,这些美共同构成了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