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又遇到了本年度最难送命题。即将要大学毕业的弟弟发了个微信问我“哥,我马上毕业了,你说我做什么工作好呢?”。这个信息就是一个打火机,瞬间把我的火气从脚底板撩到了头顶。是的,我很生气,因为三年前他问过我同一个逻辑的问题“哥,你说我学什么专业好呀?”他总是在面临这种问题的时候问别人,时隔三年,问的其实还是同一个问题“我究竟该做什么?”
我知道,当我给他回答的时候,他会第一时间找到这个专业的缺点,甚至这个工作的不好。甚至于他还会说,你不了解我的具体情况啊巴拉巴拉的,总之就是什么貌似都不太好。只要做过团队领导的应该都能感受到,我们一遍遍把我们觉得对的、能提高员工绩效的方法和建议指点出去,但总是收效甚微。
而这些都是因为:缺乏对问题底层逻辑的认知。所以我们还是一遍遍的掉进同一个坑里,同一个逻辑的问题仿佛是个高明的特工,总是在换件“衣服”后把我们耍的团团转。
我们来想想我弟弟问我这个问题的底层逻辑是啥。不就是他为了逃避责任而把面对不确定性人生重大抉择的风险甩给我了么!暂且不论他是否会采纳我的意见,但是不管我怎么回答,今后的人生中他总是会遇到各种挫折时想起来——当时是我哥说这个工作比较好的,怎么感觉不是他说的那样呢?
底层逻辑指的是每一件事物或者问题最原始的出发点与最人性的真实反馈
小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你总是会发现,明明同样的问题,换个数字、换种说话之后就又不会做了。因为她们压根就没想过,这些题目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也就是问题的原始出发点是什么。那么,如果你是个老师,请一定要引导孩子们去思考题目的出发点是什么?要求的未知条件是什么,解决这类题的知识点是什么,再去把已知条件代入知识点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思路适用于大部分的学习场景。
找到底层逻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不断的思考迭代。
比如你想跳槽,采用底层逻辑思维模式不是一上来就直接去问别人“我想辞职,你觉得怎么样?”,而是问自己为什么想辞职,把所有的原因都列出来去寻找辞职原因的原始出发点,如:
1,上班的距离太远或工作周期比较长(时间或辛苦度问题)
2,公司的制度或人际关系不太和谐(内部氛围问题)
3,公司待遇或晋升通道不匹配自己(个人价值问题)
4,公司规模或市场口碑不够完美(发展经验问题)
5,其他公司邀请或就想换个环境(个人体验问题)
6,公司没有学习进步成长的机会(个人成长问题)
当然,你还可能有更多的原因,这都不重要,你可以都写出来,纯粹靠想出来的理由一般都不是底层逻辑,你需要列出来去分析。如果上班距离变近了作息也合理了,你是否就没问题。犹豫就不算了,当你发现某一条如果真的解决了,你一样可以继续工作,说明它就是现在想跳槽的底层逻辑。如果所有的问题都是犹犹豫豫,感觉解决了也不会让自己安心继续工作。那就大胆的去辞职吧,因为你就是想辞职了,这就是你的底层逻辑。
思考本来就是违反人性的事情,更别说对于问题底层逻辑的思考了。所以,回到开篇的问题,当我意识到是我弟弟不愿思考逃避责任的时候,我直接把问题甩回去了,反问他想做的工作是什么?然后帮他分析优劣。
下一次,别人问你该怎么做的时候,反问他“你想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