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我们仨》看完了,篇幅不长,但我看得很慢,又总是倒回去,断断续续看了近一周。
现在有很多听书软件,走在路上或者坐车时都可以听,很方便。我用的微信阅读,基本都免费,功能也很强大。
但是,我还是更喜欢纸质书。喜欢手指摩挲纸张特有的窸窣声,喜欢扑面而来的臭香味,喜欢与书面对面的交流。
这本书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是叙述了很多家长里短,体会最深的是他们的处事智慧和相处时的无限温情。
相信很多人是冲着杨绛、钱钟书去看这本书的,我也是。但在看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撇开滤镜,只把他们看作一对平凡的夫妻。
很喜欢甚至感谢作者采用倒叙的方式,把“一个人回忆我们仨”这一节放在最后。有一种他们仨从不曾遗失,会永远有趣而温情地生活在三里河寓所的假象,心里便不会太难过。
最亲近的两个人相继离自己而去,无论对谁,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杨绛无论是讲述死别还是回忆过往,都是温和而宁静的,内心的丰富与强大可想而知。
01
看完整本书,发觉杨绛和钱钟书并不是什么金童玉女 ,他们就像一对很普通的小情侣,学着做饭、带娃、在乱世里谋生存。两个人都有在别人看来很“致命”的缺点:
杨绛不会做饭:只剪了一下虾须子便被虾的“抽抽”吓得逃出厨房,并发愿说以后再也不要吃虾了。
而钱钟书呢,扫个地都“笨手笨脚”地要吃一鼻子灰,无论是在大家庭里当大阿官还是俩人留学海外独立生存,甚至“三年困难”、“文化大革命”期间,都是一个生活“小白”,甚至一度显得“很没出息”。
但他们从未因为这些世俗眼里的缺点埋怨对方,他们把对方的笨与拙都看作趣事,是可爱的,拿来做生活的调味剂。
对比一些“因为马桶盖要掀起来还是放下去争吵不休,因为饭菜口味不同闹分手”的情侣。
为什么他们能做到?
选择什么样的人很重要
之前看到过一段话:其实,给你倒温水,半夜给你买烧烤,这些都不是稀有的物种,而现实是,有些人,无论男女,却偏偏为这种低成本的付出,感动的死去来。
真正的稀缺资源是对方的谈吐,对方的知识面,对方的商业视野,对方的思维,和控制局面的能力,对方的情绪稳定。
不要小看上面这些特点,要培养这些优点,所耗成本极高的,可遇而不可求。
最佳的配偶,是你人生战场的盟友,而不是找个人,满足你的懒惰和巨婴。
杨绛和钱钟书就是这样的盟友,他们不仅是伴侣,还是最欣赏、最懂对方的那个人。
怎么处理吵架
杨绛回忆了她跟钱钟书一次吵架的情景,这也是唯一一个有关吵架的记录。两个人平时都是文邹邹般的温和人,他们吵架的原因让人哭笑不得,不是因为家长里短、婚姻生活,而是因为一个发文的读音:
我和钟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原因只为一个法文“bon”的读音。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夫人公断。她说我对、他错。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钟书输了,当然也不开心。常言:“小夫妻船头上相骂,船杪上讲和。”我们觉得吵架很无聊,争来争去,改变不了读音的定规。
之后他们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
他们应对不同的生活习惯也是如此。
我爱整洁;阿瑗常和爸爸结成一帮,暗暗反对妈妈的整洁。例如我搭毛巾,边对边,角对角,齐齐整整。他们两个认为费事,随便一搭更方便。
不过我们都很妥协,他们把毛巾随手一搭,我就重新搭搭整齐。我不严格要求,他们也不公然反抗。
好好说话
杨绛刚生完孩子还住在医院时,有一段描写:
钟书这段时间只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墨水呀!”“墨水也能洗。”他就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我问明是怎样的灯,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 我说“不要紧”,他真的就放心了。
你看,在爱的人面前会不由自由的幼稚,也会心甘情愿的包容。
慢慢地发现,越长大越喜欢那些温柔的、好好说话的人。
就像这样一个犯傻,一个包容;一个犯错,一个温柔地说,不要紧。
02
钱钟书是名副其实的书呆子,只知看书、著作,既不爱出去游玩又不善交际,在事业上也遭遇过排挤和打压。放到现在,大概会被嫌“没本事”吧。
但杨绛从不这样觉得,她欣赏他的孤傲与正直,她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她用自己娇小的身躯在他的头顶撑起一把伞,身体力行地守护着他的执拗与抱负。
钱钟书出身大家庭,家中规矩甚多,杨绛作为新时代女性,有学识有远见,上过清华、留过洋,也会小心翼翼地到公婆、叔婶、一众妯娌跟前“做媳妇”。
而钱钟书对杨绛是怎样的呢?
得知杨绛有孕,钱钟书一个出自大家庭的少爷,谆谆嘱咐她:“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因工作原因钱暂时离家,不是嘱咐杨绛照顾好家里和女儿,反过来嘱咐女儿照管好妈妈。
数十年如一日地为习惯晚起的杨绛做早餐。我们住入新居的第一个早晨,“拙手笨脚”的钟书大显身手。······他一人做好早餐,用一只床上用餐的小桌(像一只稍大的饭盘,带短脚)把早餐直端到我的床前。
这才是真正的“大男子主义”,在外顶天立地,在家疼爱妻女。
其实,幸福很简单:择一人相伴,不求十全十美;栖一处蜗居,无需豪华奢侈;有一双儿女,不用出类拔萃。共看“梁下燕筑巢”、听“墙外鸡打鸣”。
03
书里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刻:我们的阅读面很广,所以“人心惶惶”时,我们并不惶惶然。
有网友评论:见过世面的人,遇见大风大浪都会泰然处之,有自己的想法。很理智,不会人云亦云。
与其说他们见过世面,不如说他们看了太多书,了解很多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内在逻辑,一方面他们对时局有自己的判断,另一方面也是他们的生活智慧:怕又怎样?该来的总会来。
所以他们既不恐慌以后也不担忧当下,这种豁达和通透在后来更艰难的日子里也一直伴随着他们。
杨绛曾写下: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
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失意
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
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
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会你
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
所以你不必害怕的”
你也曾有或者正在度过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