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经商法则是:80%的财富被20%的人拥有,犹太人认为钱在有钱人手里面,所以要想发财,就得去赚那些有钱人的钱。
犹太人认为,市场竞争中,以“薄利多销”的方式赢得消费者,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一种次要的竞争策略,在采取“薄利多销”之前,要尽可能地从经营中多获取利润,再说,假如大家都搞“薄利多销”,也很很容易造成价格战,很难把生意做长久,而且任何市场都是有限的,当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占有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使价格再低也很难卖得动。他们认为这是往脖子上套绳索,属于自杀。
犹太人坚决不做薄利多销的生意,他们只选择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来做,比如珠宝钻石等,既然是奢侈品,自然不会追求卖得多,甚至会限量供应,而价格又高得出奇,这正是犹太人奉行“厚利适销”的主要体现。 犹太人卖的东西,通常都是从富有者着眼,几年之后就会在中产阶层中间开始流行,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中等收入人群,他们是最渴望进入富裕阶层的,于是这种心理驱使他们,去尽量模仿富有阶层的生活。所以贵的东西,并不是问题。关键要让他们体会到尊贵的感觉。
在经商活动中,犹太商人除了坚持厚利适销做法外,为了避免其他商人的“薄利多销”的冲击,他们宁愿经营昂贵的消费品,不经营低价的商品。为此,世界上经营珠宝、钻石等首饰的商人中,犹太人占大多数。犹太商人选择这个行业为主,显然是避开那些以薄利多销的竞争者,因为这些竞争者即使想经营首饰类资本密集型的商品,他们也没有资本或力量。
其实,犹太商人这种“厚利适销”的营销策略是从有钱人的作为为着眼点的。这是一种巧妙的生意经。讲究身份、崇尚富有的心理无论是在西方社会还是东方社会,都比比皆是。名贵的珠宝、钻石、金饰,一掷千金,只有富有者才买得起。既然是富裕者,他们付得起,又讲究身份,就不会对价格太过计较。相反,如果商品定价过低,反而会使他们产生怀疑。俗话说“价贱无好货”,这句话在富有者心中印象最深。犹太商人就是这样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使厚利策略得到很好的应用。
有个名叫鲁尔的犹太人,专门聘请高级设计师精心设计了世界最新流行款式的牛仔服,他投入了6万美元的资金,首批生产了1000件,其成本每件为56美元。为了打开市场,他采取了低额定价策略,把每件衣服定为80美元的低价。鲁尔大张旗鼓地叫卖,但前去购买者并不多。他把每件衣服的价格再下降10元出售,但购买者仍不见增多。鲁尔又干脆大甩卖吧,每件50元,工本费都不要了,实行赔本清仓。可除了吸引不少看客外,并没有几个真正购买的顾客。
绝望的鲁尔只好自认倒霉,他让店里的人在店前挂出“本店销售世界最新款式牛仔服,每件40美元”的广告牌,至于能否销售出去,只好听天由命了。没想到广告牌刚挂出去,倒陆续地来了不少购买者,他们兴致盎然地挑选起来。站在一旁的鲁尔这回可傻了,呆若木鸡地立在一旁。原来是他的店员一时粗心大意,在40的后多加了个O,这样一来每件从40美元就变成了400美元了,价格一下子提升了10倍之多,但是购买者反倒大大地增多了,广告牌刚挂出一会儿,就卖出了几件衣服,并且随后的销售状况是越来越好,生意变得越来越火爆。
鲁尔“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糊里糊涂地把1000件牛仔服已经全部销售一空。差点血本全无的鲁尔,转而发了笔横财,高兴得不得了。他想了很久才明白这些世界最新款式的牛仔装,主要销售对象是那些爱赶时髦的年轻人。他们的购买心理特点是讲究商品的高档次、高质量和时髦新颖,以满足自己的虚荣与爱美之心。一开始他把价钱定得太低了,消费者认为低价买不到好东西,穿到身上也会有失体面;当他无意中把价格抬高10倍的时候,购买者都以为价高而货真,所以大家都蜂拥而至。
当然鲁尔店里的牛仔服可以称得上是“奇”货,是地地道道的新产品,因此才能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如果鲁尔店里的牛仔服是司空见惯的服装,毫无特色可言,他把价钱标得再高也销不掉,因为这类消费者主要看的是价格和衣服的款式。
爱慕虚荣者比比皆是,犹太人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在上流社会流行的东西,很快就会在中下层社会流行起来。根据犹太商人的统计分析,上流社会的商品,一般在两年左右,就会在中下层社会流行起来,并且这种方法屡试不爽。
因为介于上流社会与下层社会之间的中产阶级,他们总想进入富人的阶层,由于虚荣心的驱使,为了满足心理需求或为了面子,他们也会去购买富人阶级的时髦商品。
而少数生活在下层社会的人士,虽然消费不起价格昂贵的商品,但被崇尚富有的心理驱使,不惜付出与其身份不符的代价而购买。比如金银珠宝首饰,现在不成为各阶层妇女的宠爱,苹果手机等原来被认为是昂贵的商品,现在也是很多了平民百姓在用,连一些高级轿车也成了大众的生活所需品。
由此可见,犹太商人的“厚利长销”是为了以后远大的市场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