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在逛知乎的时候学到了一个新词:双非
我估计很多大龄网友也没听说过这词,双非的全意是非985非211的大学生。顺路再解释下985和211,985就是教育部搞的全国重点大学,一共有39所,囊括了中国最好的大学。211也是重点大学,但档次上比985要稍微低一些,一共有116所(包含了985的39所)。
但很显然事情没那么简单,我在知乎就看到第四层的人,也就是上了一本大学但又不是985和211的一些学生,认为双非应该是他们专属的自嘲用词,而那些二本·三本如果也自称双非,就是想鱼目混珠,令人鄙夷。
提出该话题的题主自然遭到了大量嘲讽,认为他这种卑微的优越感秀的很难看,大家都不是985·211,青铜和废铁何必相互为难。
当然也有人支持题主,觉得三本和一本高考差了100多分,所以最好别强行自称双非,否则最后被人刨根问底挖出来会很尴尬。
争论很激烈,也很露骨。
讲真,我逛知乎很少看情感类故事,但我很喜欢看这类能够把人性展现的明明白白的话题,互联网上素不相识的甲乙丙丁,可以不用顾及颜面,说出现实生活中不敢说的心里话。
近期还有一个社会热门事件也与此有关,你们多少也有些耳闻,就是北大河南考生的退档事件。
简单说就是一个河南贫困生走了国家扶贫专项计划,幸运的被北大录取,但他的分数比北大正规录取线低了100多分。北大觉得他学习能力不足,即便来了也可能因为跟不上进度被退学,但河南这边坚持应该录取。双方来回3次,北大坚持把该考生退了回去。
事情爆出后舆论哗然,各种意见都有,但主流是在指责北大歧视低分贫困生,最后重压之下北大改变主意,把该贫困生重新录取。
果然人只有在彻底割断一切社会关系的时候,才能无所顾忌的直言不讳。我也不信网民们都是孔孟圣徒,唯老天不公,正好就让一群道德低下的考进中国最好的学府,怎么可能呢?
恕我直言,无非是涉及自身利益时瞻前顾后,道德审判他人又廉价又愉快。
我上面提到的两件事,有一点是共通的,即便是尚未进入社会的学生,都有很强的分层意识,不用父母和学校教,差不多每个人都会有。区别在于有些情商教养好的,懂得把心里面的优越感藏起来,而有些心直口快的会直接把话挑明了,让他人觉得难堪。
但无论说或者不说,这种群体优越感它都客观存在。普通老百姓对清华北大心存仰望,谁家子弟若是考上了就等若光耀门楣,既如此,非要清华北大的学生惺惺作态的和普通本科学生说咱们都一样,只会让所有人都尴尬。
说了这多,我无意抨击分层意识,其实我觉得适当的分层可以很好的激励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