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郑州,饭店的主食,羊肉烩面是主角,可羊肉泡馍也不算十分稀罕。而且登封、洛阳的羊肉汤泡馍都是颇有些名声的。所以,当西安的堂哥准备带我们去尝尝正宗的羊肉泡馍时,说心里话,我并没有十分的期待。
很快我们就到了那家店门口,饭店的门匾和郑州的羊肉烩面馆一样,都是白底绿字或绿底白字,上面一行音符般的阿拉伯文,中间是汉字“老马家正宗羊肉泡馍”,只是“泡馍”替代了“烩面”而已。还没去兰州吃过拉面,是不是也这样?这倒引发了我的另一个疑问,按道理面食应该是汉民的强项,回民历史上并不以农耕为主,怎么反而他们的面馆开遍天下呢?细想了想,估计羊肉是主因吧。汉民饭店里的羊肉不一定是羊肉,回民饭店里羊肉就比较确定了。就像卖羊肉串的,只要老板戴个小花帽子,嘴唇上贴一溜胡子,生意便好多了。
饭店生意很是火爆,大厅里面已经没有座位,临路露天摆了数十张桌子,座位依然紧张。我们好不容易才“占”了一张小桌子。服务员先送来一摞青花白瓷大碗,最上面的碗里放了一打烧饼。我疑惑了,这是搞什么?堂哥说:“来,先撕烧饼。”我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块烧饼掰成十来快儿,放进碗里。堂哥一看,说这可不行,要撕得碎碎的,像黄豆大小,才能更入味。这烧饼是死面烙的,硬而且韧性十足,用指尖一点一点地撕,足足耗费了十多分钟,指头肚都开始疼起来。不过,大家围桌而坐,一边慢慢地撕烧饼,一边悠闲地聊天,这种参与感,让我们觉得新奇好玩。撕得差不多了,服务员过来挨个儿收碗,并在各自碗上夹了一个号牌。
接下来,店门口就不断有服务员出现,手里端着烩好的泡馍,大声地喊:“13杠8号——,哪位?”被喊到的忙举手示意,同时高声回应:“这里!这里!”。这一呼一应,此起彼伏,让整个场面热闹起来,我也被感染的竟有些着急了,不住地向着门口张望。
千呼万唤,这碗泡馍终于被送到眼前。店家真够意思,两大片肥瘦相间的羊肉, 几乎盖住了半个碗口。新疆手抓饭里的羊肉也是这般豪气,简直就是一只小羊腿。再回想郑州烩面里的需放大镜才见的小羊肉丁,不禁内心有了羞赧之意。这羊肉,瘦的还有着羊肉本身的鲜色,肥的颤巍巍泛着诱人的光泽。用筷子夹起一块儿,口感糯软,不膻不腻,鲜香瞬间溢满了整个口腔。撕碎的烧饼,被浓浓的羊汤煨着,如同披上了厚厚的一层包浆,变得晶莹如碎玉,入口有着小汤圆般的滑溜。咬下去,最里面还没有被羊肉汤完全浸透,像是有一个核儿,韧韧的,筋筋的,嚼着反而更带劲儿。烧饼因为是死面做的,不太容易溶解发散到汤里去,所以这汤还一直保持着刚好的浓度。啜半匙鲜汤,嚼几粒泡馍,间或咬一口甜脆酸爽的腊八蒜,这碗羊肉泡馍真是征服了我的胃。
想想不奇怪,我多年来不也一直有个原则——出了郑州,是不吃烩面的。这是之前无数次教训得出的结论。在北京深圳都吃过烩面,完全不是那个味,往往吃半碗就撂那儿了了。尝过好的,再吃差的,哪怕只是一点点,就难以接受。
按说无论烩面、泡馍,拉面,不就一碗面吗,又有多复杂的工艺。还真不能这么想,把简单的东西做的不简单,确实是一件非常不简单的事。因为某块区域内,大家都做同一样东西,那么就产生了竞争,然后又互相学习,互相融合,所以提高了整体水平。 所以,想要品尝某地的名吃,还得劳烦自己亲自跑一趟,这是没办法的事。如果您只是在其他地方吃过,事实上,您还是没有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