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丁老师。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为什么常常会发生情绪反复,难以控制?明知道不该怎么做,还会怎么做的情况。
前段时间我的学员跟我说,最近看了很多如何控制情绪的书,也知道了自己的情绪。为什么难以控制,很难从书中学到了很多应对的方法?
本来以为自己可以很好的处理和男朋友的关系了。可前两天她和男朋友因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争执了起来。争执的过程中,男朋友说了一句,为什么这点小事你一定要让我帮,而不是你自己做呢?就因为这一句话直接触碰了我学员的敏感神经。
把之前学到的全忘了,一下子就忍不住要发作,不发作就觉得憋得慌。于是拉着男朋友问,我,只是想要你的态度,你为什么不能给我,你是不是不爱我了才这样对我。如果是别人,你肯定不会这样做,对不对?就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大堆。更有意思的是学员在发作的时候,自己也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就是控制不了,非要当下爽了不可。
甚至还说出了不行就分手这样的话。但其实我太了解他了,他根本就没有做好分手的准备,纯属是气话。发作之后呢。虽然特别的内疚,而且很后悔,于是又去道歉。求个好。可是我们很清楚,这样一闹,不仅使自己显得没有什么框架,也会让对方加倍的失望。
其实这类的事情我们平时也很常见,明明知道不对,却总在相同的事儿发生之后,缠着对方,问,缠着对方吵架。闹够了吗?又觉得后悔无,甚至还有些学员平时莫名其妙有情绪,还很难消解,甚至会因为情绪一次一次的故意破坏关系的连接。
然后又一次一次的求着对方去修复,特别折磨自己。学员自己也说这种情绪来的时候,就好像一个怪兽他能控制我,我控制不了,他越控制越难受。其实这种反复并且不好调整的模式。我们必须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索一下根源问题。在心理学中我们称之为强迫性重复,这是心理学上常见的一个现象。
指的是我们会不知不觉的在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当中,不断的重复我们童年时期印象最为深刻的创伤。或者创伤发生时的情境。弗洛伊德在1920年提出强迫性重复这个概念。他在观察孩子的行为后,分析,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的事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反复制造同样的情景,去体验同样的痛苦。比如孩子被父母拒绝了,他会大哭大闹,来获取父母的关注。在父母的反应中,他学会了这种求关注的方式可能是有用的,之后总会用大哭大闹这种方式来求关注。这种重复的行为虽然伴随着痛苦,但随之而来也带来了快感。也正因为有快感,使得我们的情绪控制不住的。
反复爆发,在我们成年之后,我们的大脑还在帮我们修复童年的创伤。这种修复的过程我们是意识不到的,我们甚至会去创造这样的情境。为我们的自我疗愈提供条件。比如说故意的激怒对方,再去修复关系,潜意识中这其实就是在修复小时候的感受。不幸的是,因为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意识中进行的。
我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使用无用的模式,我们变得越来越挫败,也越来越困惑,没能得到治愈的童年创伤。就像是困在我们身体里的小孩,绝望的想要被爱、被尊重、被倾听,我们不断的重复伤害的场景。就像每天在同一条路上被同一个石头绊倒,但只有这个模式给我们带来了痛苦,并且这个痛苦到达了一定的程度,我们才会想要改变。那么对于那些在强迫性重复的情绪中饱受折磨。而又非常想改变的同学来说,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丁老师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3条。
第一,梳理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有情绪。
比如遇到对方什么样的举动,说了什么样的话,你更容易有情绪。那么这个举动和话语就是值得分析的,它是令你感到被抛弃。还是令你感到被要求,还是让你觉得很委屈,很沮丧。这些情绪不出意外,都是小时候你的家庭中重要养育你的那个人带给你的感受。而情绪的暴怒也是应对这种感受的方式。
所以接受那个小时候自己的情绪,看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可能是想要被关注,可能是想要那种被需要的感觉。或者可能需要的是被人盯住等等。只要真的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理解了自己的情绪是什么,才不会仅仅只是用情绪去处理问题,处理关系。
而且也要明白,现在眼前的这个人,他只是激起了你记忆中的举动,但并不代表他真的嫌弃你,真的不尊重你。想明白了这些情绪也就很容易被控制了。第二点就是理解自己后,用真实的情感告诉对方你的感受。比如刚才你的态度让我感觉到很委屈,可能是因为我真的很需要被重视。所以刚才觉得真的很不开心。
或者也可以说我让你走开,并不是真的想让你走开,其实是很怕你离开,反而自己先说出了让你走的话。就好像自己说出来这句话就有了主动权,就有了安全感一样。我知道我这样说真的是太傻了,因为我不想让你走。类似这样真诚的表达,对方一定会去思考,不管你的态度怎么样,只要你的情感是真诚的,而不是胡搅蛮缠的。
对方就一定会试图去理解你,而不是因为你情绪反复爆炸而对你失望。第三,当你无法帮助自己的情绪梳理的更明白的时候,靠谱的咨询师是不错的选择,可以使我们在安全的关系中修复早年的创伤。今天我们聊到这里,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困惑或者问题,欢迎咨询我。
说出你的故事,我会尽力为大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