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适度、平稳生长是最佳的生长模式。每3个月一次定期监测并评估7~24月龄婴幼儿的体格生长指标有助于判断其营养状况,并可根据体格生长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营养和喂养。对于生长不良、超重肥胖,以及处于急慢性疾病期间的婴幼儿应增加监测次数,达到健康生长的需要。
体重、身长是反映婴幼儿丿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每3个月一次,定期测量身长、体重、头围等体格生长指标。
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不宜追求参考值上限,平稳生长是最佳的生长模式。
婴幼儿/儿童常见疾病
营养不良【发育迟缓、低体重、消瘦】
查找病因: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
喂养不当,如乳类摄入量不足、未适时或适当地进行食物转换、偏食和挑食等。
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消化道畸形,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其他慢性疾病。
喂养指导 :
进行喂养咨询和膳食调查分析,根据病因、评估分类和膳食分析结果,指导家长为儿童提供满足其恢复正常生长需要的膳食,使能量摄入逐渐达到推荐摄入量(RNI)的85%以上,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摄入达到RNI的80%以上。
管理 :
(1)随访:每月进行营养监测、生长发育评估和指导,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2)转诊: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及时转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或治疗。
缺铁性贫血
佝偻病:
评估及分期
1.早期:
多见于6月龄内,特别是3月龄内的婴儿。可有多汗、易激惹、夜惊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此期常无骨骼病变。
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AKP)正常或稍高,血25-(OH)D降低。
骨X线片无异常或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
枕秃/肋缘外翻/不是诊断佝偻病的指征
2.活动期 :
骨骼体征:小于6月龄婴儿可有颅骨软化;大于6月龄婴儿可见方颅、手(足)镯、肋骨串珠、肋软骨沟、鸡胸、O型腿、X形腿等。
血生化:血钙正常低值或降低,血磷明显下降,血AKP增高,血25-(OH)D显著降低。
骨X线片: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增宽,呈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盘加宽>2 mm。
3.恢复期 :
症状体征:早期或活动期患儿可经日光照射或治疗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血生化:血钙、血磷、AKP、25-(OH)D逐渐恢复正常。
骨X线片: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增加,骨骺软骨盘<2 mm。
4.后遗症期:严重佝偻病治愈后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预防:
母亲:孕妇应经常户外活动,进食富含钙、磷的食物。妊娠后期为冬春季的妇女宜适当补充VitD 400~1000IU/d(10~25μg/d),以预防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生。使用VitAD制剂应避免VitA中毒,VitA摄入量<1万IU/d。
婴幼儿
1)婴儿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每日1~2 h,尽量暴露身体部位。
2)婴儿(尤其是纯母乳喂养儿)生后数天开始补充VitD 400 IU/d(10 μg/d)。
高危人群补充:早产儿、双胎儿生后即应补充VitD 800IU/d(20μg/d),3个月后改为400I U/d(10 μg/d)。
超重/肥胖(过度喂养)
评估及分度:
超重:体重/身长(身高)≥M+1SD或体质指数/年龄(BMI/年龄)≥M+1SD。
肥胖:体重/身长(身高)≥M+2SD,或BMI/年龄≥M+2SD。
湿疹/食物过敏 :
病因 :
特应性皮炎,通常指湿疹,在全美儿童中发病率为10%,是一种易复发、易瘙痒、炎症性的长期皮肤病,会对宝宝本人的体感和全家人的护理产生极大影响。
湿疹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皮肤屏障、环境诱因、免疫失调等等。食物过敏的原因被过分夸大了,虽然食物过敏跟湿疹有所联系,但通常并不是湿疹产生的主要原因。
治疗:
湿疹应该直接在皮肤上进行治疗。沐浴和保湿是肌肤保养的基础,首选治疗方案是正确使用局部激素类药品,其次再使用局部调节免疫类药品。冷湿敷疗法只有在出现严重斑点时才使用。
有的家长需要给宝宝持续、间歇性地使用含激素和调节免疫的药物以控制湿疹。间歇性使用外用抗生素类药品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如果发生了感染,可以使用外用或者口服抗生素。
反复感染的小朋友可以尝试漂白浴。
口服抗组胺药物有助于缓解皮肤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