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孩子叛逆、打人背后的秘密
儿童在建构自我意识的过程,就是儿童自我意识的敏感期。除了不分享、占有的行为,还有叛逆、打人、说“不”的这些行为,也是自我意识敏感期里的一种表现。
这个时期,如果家长不能很好的理解孩子,孩子会出现很多对抗的行为,你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你不让做什么他就会偏偏要去做,宝贝的叛逆就是在告诉家长,我长大了,请你要尊重我的想法。如果家长能够尊重他们的想法,叛逆期可能很快也就会过去了。所以,叛逆期的幼儿家长,应该自己观察孩子,尽量尊重他们的想法。
例:孩子突然不和别人打招呼了,妈妈可以这样引导,“妈妈帮你和爷爷打招呼,爷爷好!”等身边没有其他人的时候,妈妈把指责的语言换成理解的语言,可以这样说:“这次不想和爷爷打招呼了是吗?没关系,妈妈帮你打招呼,不过妈妈相信宝贝下次会和爷爷大声的打招呼,好吗?”这话说完就可以转移话题了,不用在这件事情上花太多的时间,让孩子误以为这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
到了第三天,妈妈先开口和爷爷问好,说:“爷爷好!我们放学了!”孩子脸漏惊讶、疑惑的表情时,家长可以低头小声和孩子说:“妈妈帮你打招呼,妈妈相信宝贝下次会和爷爷打招呼的。”
家长一定不要急于一时,认为孩子必须马上做到,我们只要坚持重复这样做,尊重孩子,相信孩子会做到的,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有很多家长经常限制孩子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还强迫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如果不表演就会被家长说成笨蛋、胆小鬼!见到其他长辈和朋友也必须要让孩子过去打招呼,不打招呼就会被说成不懂礼貌。长期下去就会给孩子造成孩子和父母之间关系的冲突,反而延长了叛逆的阶段。
充分满足本阶段孩子的需求,并不是溺爱、纵容。而是父母要放开双手,给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不要限制孩子。比如让孩子自己吃饭、耐心等待孩子自己穿鞋、让孩子在限定空间内自由的玩水、玩沙、在安全的环境中自由攀爬等等。
这时候的宝贝认为,只要是他碰过的东西都是他的,于是“这是我的”就成了他的口头禅了,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宝贝语言智能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当其他小朋友要拿他的东西的时候,他为了要维护自己的东西,他又用语言制止不了的时候,他就会出现打人的现象,此时的打人与咬人的现象与恶意的主观伤害并没有关系。对孩子来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人,而是在表示排除的意思。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比如:“宝贝,比如果不喜欢他碰你的玩具,你可以告诉他不可以,或者也可以请求妈妈帮助,打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不断说“不”拒绝对方这些行为,也说明宝贝已经进入了自我意识敏感期。与这个阶段的宝贝沟通的时候,需要掌握技巧:
婴儿期的宝贝会认为自己和他人乃至世界是一体的,没有自我的概念。当宝贝两岁左右的时候,会不再像从前那么顺从,开始跟家长唱反调。比如孩子吃完饭,有时候喜欢把勺子丢到地上,很多家长会直接指责孩子,我们可以把指责性语言改成:“不用勺子了,就放到桌子上。”这样才是更好的做法。再比如孩子饭前不洗手,家长可以把指责性的语言:“又用脏手拿东西,这么不听话!“改成——“宝贝,我们有吃饭了,走吧,咱们一起去洗手。”
家长要学会提升语言技巧,不给孩子制造作对的环境。儿童自我意识敏感期,对于幼儿发展来说很重要,他需要我们家长的理解、尊重。为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家长应该多学习,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