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王子复仇记)
文/袁茹意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它创作于1599至1602年,拜读之前需了解戏剧关知识。戏剧是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舞蹈表演艺术的总称。《哈姆雷特》以多幕剧的容量,按歌剧或话剧的表现形式,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而写成的悲剧,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哈姆雷特》又称《王子复仇记》,故事情节如下:
德国威登堡求学的哈姆雷特(丹麦王子)回丹麦为父(老丹麦王)奔丧,叔父(丹麦新王)克劳狄斯继兄王位,迎娶长嫂。克劳狄斯滔天罪行借鬼魂之口全盘托出。王子复仇念头萌生,他佯疯以避锋芒,他错手杀死当朝红人波洛涅斯,也因此令恋人波洛涅斯之女——奥菲利亚神经错乱,溺水而亡。波洛涅斯之子——雷欧提斯,回国寻哈姆雷特复仇。仇恨的怒火欲烧欲烈,新王欲借雷欧提斯之手除掉心腹之患,便怂恿双方比剑。雷欧提斯在兵器上涂抹毒液,新王为保万无一失在杯中置下了毒酒,最终以新王、王后、雷欧提斯、哈姆雷特皆中毒身亡收尾。仅剩霍拉旭(哈姆雷特的朋友)将其中波折告白与天下。
特别感慨于剧本中人物的语言,略截取部分内容来体会其中的韵味。
哈姆雷特面对父王新死一月有余,母亲便投入他人怀抱的行径无比痛恨。他将最难听的字眼,最刻毒的话语都抛向了母亲。
“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短短的一个月以前,她哭的像个泪人似的,送我那可怜的父亲下葬,她在送葬的时候所穿的那双鞋子还没有破旧,她就,她就——一头没有理性的畜牲,也要悲伤的长久一些——她就嫁给我的叔父,我的父亲的弟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她那流着虚伪之泪的眼睛还没有消除红肿,她就嫁了人了。啊,罪恶的仓促,这样迫不及待的钻进了乱伦的衾被!那不是好事,也不会有好结果,可是碎了吧,因为我必须噤我的嘴!”
哈姆雷特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母后善变的嘴脸,一个郁结心事难以表现的忧郁王子呈现眼前。此处使我联想到庄子给妻子讲扇坟的趣事,后被妻子以相近的手法对待的故事。“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何等的真实!现实的令人作呕!什么是真情?今天刚好2019年5月20日,很多新人选择这个特殊的日子领取结婚证,希望他们都能长相厮守,不愿见更多的怨念与劳燕分飞。
波洛涅斯,巧于逢迎新君之意的朝臣,在儿子雷欧提斯临行前的叮嘱,也足见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浓浓深情。
“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分狎昵。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住你的灵魂,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断。不要向人告贷,也不要借钱给人;因为债款放了出去,往往不但丢了本钱,而且还失去了朋友,向人告贷的结果,容易养成因循懒惰的习惯。”
可以说,以上叮嘱是波洛涅斯的处世之道,谨慎、谦卑又不丧失自我。家风家教明确清晰,与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家规一般,中外无异,情感共通,与诸葛亮的《诫子书》有相融之处,谆谆教诲,不容忽视。
哲思闪耀:
哈姆雷特:“世上的事情本没有善恶,都是各人的思想把它们分别出来的。”
波洛涅斯:“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雷欧提斯:“年轻人一时的感情冲动,一朵初春的紫罗兰,早熟而易凋,馥郁而不能持久,一分钟的芬芳和喜悦,如此而已。”
国王克劳狄斯:“没有思想的言语,不会上升天界。”
例子不胜枚举,细品皆有韵味,琢磨皆很深刻。
对于整幕剧的感受:
贪欲像毒蛇,一旦攫住心智,便会接二连三的吐出“毒液”,伤人以填欲壑。偶想起《蛇与锯子》的寓言,蛇的贪欲令它送命,锯子并不强大,但蛇用自己的蜷缩和毒液以及反应机敏等长处葬送了性命,它与中国思想中的“善恶终有报”,观念相近。
《哈姆雷特》的艺术价值:
1.情节一波三折,戏剧冲突此起彼伏,人物性格鲜明。
2.哈姆雷特这一形象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代表,他所接受的新文化思想与传统的封建社会思想相背离。他历经父死,母嫁,友情背叛,爱情丧失等现状,思想陷入混乱的状况。“生存还是毁灭?”是他对生命意义开始的真正的思索。这一形象符合人文主义的特征: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它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反对神的权威,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但他的悲剧性在于思想朝前,行动滞后;反动势力阵容庞大,以他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难与之抗衡;他的美好理想与残酷的现实难以相容。
以上仅些粗浅的认识,欲了解沙翁仍需静心深读,以求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