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班主任,与家长交流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每次学生出了问题,家长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家孩子就是不听话!你看人家xx的孩子,多优秀啊!”
每次孩子犯了错,家长在批评教育时,总会搬出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他几近完美,既聪明勤奋,又听话懂事。于是,这个“别人家孩子”几乎就成了所有孩子的噩梦。
其实,每一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当然,也不排除天才和白痴,但是,据专家统计,这二者只有3%的概率),但是,孩子生于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的家庭教育,成年后就变成了不同的人——有的优秀,有的平庸,有的甚至会成为罪犯。这也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思是说,蓬昔生长在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由此看来,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这样说一点儿也不为过。
家庭教育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身教胜于言传。
当你要求孩子放学先写作业时,你下班后的第一个动作就不能是玩手机;当你要求孩子用尊重的态度和你说话时,你就绝对不能对孩子大吼大叫;当你希望孩子孝敬老人时,你就必须善待你的公婆。
尤其是在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你的坚持直接决定孩子习惯养成教育的成败。如果你想让孩子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不用对他讲太多的大道理,只要你吃过晚饭沉浸书中(当然,前提是拔掉电视插头关掉家里的wifi,并在孩子手所能及的地方都摆上有趣的童书),孩子自然会拿起书去读的。反之,如果你对孩子大讲读书的好处,而你自己却只顾着玩儿手机一本书不读,孩子又怎么会觉得读书是一件美好幸福的事呢?
家庭教育中还有一个很关键的词语,叫做尊重。
记得以前读过一句话,大意是:孩子只是借由你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但他绝不属于你。不管是他的身体,还是他的灵魂,都属于他自己。可惜,很多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觉得,自己生了孩子养了孩子,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属品,必须无条件服从自己(中国式好孩子的判断标准就是“听话”)。一旦孩子违背了父母的意愿,他们就会冲孩子大吼大叫,丝毫没有意识到,孩子有选择自己做什么的权利。
一次同学聚会,两位爸爸聊起了自己处于青春期正叛逆的孩子。两个孩子都曾去同学家玩儿而夜不归宿。甲爸给儿子打手机,关机了,心里顿时担心起来,打了无数电话,终于联系上了儿子,并开车将儿子接回家。儿子一路上都心存愧疚,觉得自己都这么大了,真不应该再让爸爸为自己担心。回到家后,甲爸给儿子倒了一杯水,慢悠悠地说:“今天真把我给吓死了!给你打电话,你手机关机,我还以为你出什么事了呢!我打了无数电话,才打听出了你同学的号码。幸好联系上了,再联系不上,我就要去报警了!知道吗儿子,我几十年没哭过了,今天一边打电话找你一边掉泪,要是找不到你,我就没法活下去了!”儿子心里既内疚又感动又幸福,握着老爸的手说:“我以后再也不住在同学家了!要是再出去玩儿手机又关机了,我一定借同学手机给你打电话。”
乙爸打了无数通电话,终于找到了儿子,心里又高兴又生气。开车把儿子接回家,一进门就爆发了,抬手就是一巴掌:“我让你不回家!翅膀硬了啊你,敢不回家了!有本事永远别回家,死在外头好了!”儿子本来心里觉得挺对不起爸爸的,可这一巴掌和一通骂,打跑了内疚,打出了怨气,儿子冲进卧室,呯地一声反锁上门儿,再也不出来了。之后好多天,儿子都不搭理爸爸。下次再出去玩儿,还会故意晚回家,心里得意地想:“让爸爸着急去吧!”
任何教育,缺了尊重,都是畸形的。
当然,家庭教育中还有很多原则,这些原则,大多与父母的作为有关。正如《中庸》中所说: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其实孩子就是那棵小树苗,能否长成参天大树,关键是看父母侍弄的家庭教育这块土地是否肥沃。有抱怨自己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优秀的时间,还不如给自己的家庭教育这块责任田浇浇水施施肥让它变得更肥沃呢!
所以,做父母的,在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别人家孩子优秀之前,请先问问自己:你有别人家的父母优秀吗?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你自己先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