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狄逊定理是从员工晋升到经理,成为管理者后必须应该学会的第一个定理。
定理内容很简单,“不做累坏的主管。”这是英国证券交易所前主管古狄逊提出的。
员工和经理的根本区别在于,员工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经理主要通过组织下属员工共同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员工的优势能力在于业务能力,而经理的优势能力应该在于管理能力。
在员工刚刚晋升为经理时,一时还无法完全转变原来的工作习惯,因为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以及对下属能力的怀疑,导致很多事情都包揽在自己身上完成。这样反而下属比较清闲,但能力又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而经理之所以工资比较高,是要发挥管理能力,将下属员工组织起来,形成“1+1>1”的组合优势。如果经理不能发挥管理能力,而是通过业务能力来完成具体工作,那么实际演变成为“公司花费2个人的工资,只得到了1个人的成果”的局面。自己做的再累、再好,也对不起公司。
作为业务能力突出而从员工晋升的经理,克服的第一个心里上的门槛就是,“他们不如我。”
对于新管理者的三个建议是:
第一,明确分工。将所有的具体工作,合理的分配给所有的下属员工,给自己的定位清楚,就是分配工作、过程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反馈。把一定范围内员工工作质量造成的损失,作为团队的培训成本。
第二,轻易不动手。具体工作由员工完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向员工反馈,并给出指导意见,由员工进行修改完善。这样能够锻炼员工的能力,之后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其实是节约以后的时间。
第三,区分方法和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当然也希望别人能够按照自己的习惯做事。管理者因为有权力,所以能够更自然更方便的指挥下属按照自己的习惯做事。但其实,很多习惯对于做事的结果并没有影响,尊重员工自己的习惯,能够让员工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干预过多会伤害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很多新任管理者对下属的要求,其实都是希望别人按照自己无关紧要的特有习惯做事。
我不是一个管理者,可以理解这个定理,但没有切身体会。在被领导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些领导喜欢自己做事,因为非常不满意下属的工作能力,认为与其浪费时间指导下属完成,不如自己干完的痛快。
其实,个人觉得,领导除了以下三种情况,不要自己做具体工作:
- 工作示范。让员工通过旁观工作完成的过程和结果,来学习和提升;
- 暂时无法分配的工作,或者非常非常重要、容不得疏忽的工作;
- 显示自己勤奋的工作状态,拉近与下属的心里距离,塑造一个我和大家一样都在工作的形象。不过这样做其实并非最优的。
本文为对刘润在“得到APP”中专栏《5分钟商学院》的学习笔记,感兴趣请下载“得到APP”订阅。
更多内容请参见我的文集 五分钟商学院,我还收集了更多小伙伴的笔记做成了专题 刘润5分钟商学院,欢迎订阅。
与刘润5分钟商学院一同成长,期待你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