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程序员的月薪五万指南
https://www.jianshu.com/p/19878aab9f1f
程序员问大师……
青年:大师,你看咪蒙的助理都月薪 5 万了,我也想月薪 5 万!
大师:很简单,我这里有一份佛系月薪 5 万指南,我看你骨骼清奇、脑门光亮,一看就是将要大富大贵之人,这份指南可以助你快速实现小目标!
青年:太好了,要多少钱,三年无效能退款么?
大师:免费,只要你能够按照指南去做,包你月薪 5 万,如果还没达到,那就继续按照指南去做!
青年:太好了,大师快告诉我,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大师:很简单,你只要坚持 1 年读 50 本以上的书,不要管记不记得住就可以了!
青年:这也太简单了吧?太平淡无奇了吧?我还以为你会传授千百年来秘不外宣的佛门绝学呢!
大师:看起来很简单,真正做到的人很少,你去年读了多少本书?
青年:这。。。。。。不超过 5 本,还有两本是言情小说:)
大师:你认为读书无用?
青年:不不不,我觉得非常有用,大学学到的东西远远不够,工作后还有很多知识和技能要学习!
大师:看来你并不是不知道持续学习的重要性,而是做不到持续学习!
青年:是的,作为一个钱不多话不多加班多的苦逼代码狗,每天朝九晚九,找女朋友的时间都没有,哪里还有时间学习?
大师:你希望工作后也能像学生时一样学习?
青年:肯定的啊,学习又不是玩,必须要保证大段时间投入,专注才行!
大师:错,这是你的第一个误区:学习一定要大段时间!
青年:难道不是吗?上学的时候都是这么学的啊!
大师:上学和工作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环境,上学的时候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的目的是学习知识和通过考试;工作后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工作,学习的目的是提升技能;工作后还期望能够和上学时一样有那么多时间学习,当然不可能!
青年:我也知道不可能啊,但不这样学习能学到东西么?
大师:学习不一定要一大段时间, 学生时代我们的学习是以考试为目标,关键在于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来应对考试;工作后的学习并没有考试这个约束,更多的是为了针对工作中需要的技能来进行学习,关键在于不断的积累。形象的说,学生时代的学习目标是半年内拿到 90 分,而工作后的学习目标可以是半年从 0 分提升到 40 分,再过半年从 40 分提升到 60 分,再过半年从 60 分提升到 80 分,再花 1 年时间从 80 分提升到 90 分,那么从此以后你就具备了一个 90 分的技能。
青年:原来是这样,我有点懂了,工作后的学习以积累为主要目标。
大师:是的,你不需要短时间内花费大量时间来掌握大量知识或者技能,关键在于不断的积累和提升。
青年:道理我懂了,但是还是没有时间啊!
大师:这里教你佛系学习第一法:挤时间!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时间就像美女的胸,挤挤都会有的!
青年:大师也调皮啊,你是说我要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学习?
大师:不需要,这样做你就很难坚持!我们需要既不影响我们生活节奏,又能挤出时间!
青年:愿闻其详!
大师:很简单,从大段时间里面挤出小段时间,比如说:你打游戏么?
青年:玩啊,玩游戏是我放松的方式,要是没有游戏放松,我估计早就扛不住了,我一般都会玩到晚上 12 点才睡,我的《王者荣耀》都到钻石了!
大师:没问题,你可以继续玩游戏,但每天只玩到晚上 11:30,这样就挤出 30 分钟了,这样你的游戏还是可以玩,只是少玩 30 分钟,对你游戏影响不大,但多出来的 30 分钟用于你学习,长期积累下去,受益非常大!
青年:大师点醒了我,这样做确实可以多出 30 分钟,反正王者荣耀多玩一把基本上也是被坑的!
大师:这只是一个举例,只要你留心去观察,很多场景都可以挤出时间来,例如:
你习惯了早上 8 点起床,不需要改为早上 6 点起床,只需要改为 7:30 起床就可以了,这样又不影响睡眠,又挤出了 30 分钟;
你习惯了打游戏到 0 点,不需要戒掉打游戏,只需要改为打游戏到 23:30,这样游戏也可以玩,又挤出了 30 分钟;
地铁上 1 个小时,可以听听英语或者有声书,相当于多了 1 个小时;
带小孩出去玩,不需要安排一整天的活动,可以挤出 1~2 个小时;
每周都要去电影院看电影,改为每两周去一次,每周又多了 4 个小时。
青年:我懂了,关键在于自己要有意识的去挤出时间!
大师:是的,如果你认为睡觉的时间也不能少,打游戏的时间也不能少,看电影的时间更不能少,但却天天抱怨没有时间学习和提升,那不管什么方法都无能为力,因为再好的方法都需要时间去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去!
青年:怎么挤时间我懂了,但是挤出来的时间都是 10 分钟、20 分钟、最多 30 分钟,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学习呢?我觉得基本上就只够刷刷知乎或者朋友圈文章了。
大师:错,这是你的第二个误区:碎片时间碎片学习!
青年:这有什么问题吗?知乎、朋友圈、头条很多文章我看起来都很有道理啊,而且学的很快!
大师:标题党、震惊党、鸡汤文、养生文、我有一个朋友文。。。。。。这些我就不多说了,考虑到你是一个程序员,相信你不会傻到被忽悠!
青年:多谢大师夸奖,我一般只看技术相关的,比如说今天看看微服务的文章,明天看看机器学习的文章,后天看看比特币的文章!
大师:即使你学的是专业技能,碎片化的学习效果也不好,其主要问题在于不够“系统化”,例如:要想完整的掌握微服务,微服务的背景、发展历史、优势劣势、适用场景、相关技术等全面掌握才算真正掌握,否则这个月看一个服务注册、下个月看个微服务和 SOA 对比,明年看一下阿里的微服务实践,貌似知道了一堆微服务名词,但真正要你去实施一个项目的微服务改造,你就会发现无从下手!青年:原来如此,难怪设计评审的时候,虽然我看过微服务的很多文章,但在设计的时候就是不知道怎么做!
大师:这里教你佛系学习第二法:碎片化时间系统化学习!
青年:愿闻其详!
大师:将碎片化的时间用来系统的学习某项知识或者技术,例如如果你想真正掌握微服务,就需要系统的学习,最方便的方式就是买几本微服务的书去啃!
青年:但是每次啃 10 分钟会有用么?
大师:非常有用,这就是佛系学习的精华所在,你只管去啃,不用担心是否有用,10 分钟能看 10 页看 10 页,看不了 10 页就看 5 页,这样下去,一本书再慢,一天 10 分钟一个月也能啃完!
青年:但这样 1 年就只能读 12 本,读不了 50 本了!
大师:实际上你一天可以挤出 1 个小时,而且绝大部分知识和技术,都是随着你读的越来越多,速度会越来越快!只要你坚持,1 周 1 本书是没有问题的。
青年:书越读越快是什么意思?我看书总是看完就忘记了,所以我觉得还不如不看!
大师:错,这是你的**第三个误区:看书就是要背住!
**
青年:难道不是吗? 看书如果记不住有什么用呢?
大师:你看过《神奇女侠》么?
青年:看过,很好看的电影,神奇女侠身材很好,很性感!
大师:你能给我讲讲每分钟的情节和演员的动作、台词么?
青年:这怎么可能?我只记得神奇女侠挡子弹和神奇女侠大战战神的情节了。
大师:但是让你重新看一遍,你是不是觉得每个地方都看过?
青年:那肯定,只要是看过的电影,看第二遍肯定知道。
大师:看书也是这样的,书中一些精彩的内容你会清晰的记得,就像神奇女侠挡子弹的镜头一样;但还有很多内容你无法清晰的记住,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隐性记忆,所以当你重新看同一本书、或者看另外一本类似的书,如果看到一些关键内容,你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青年:原来如此,我当年看《UNIX 网络编程》,看完就忘记了,但当我看到代码中的 epoll 这些用法的时候,看起来就轻松很多,原来是已经隐性记忆已经有了相关技能储备了。
大师:这就是佛系学习第三法:不管记不记得住,坚持看! 对于一项新知识或者新技能,一般情况下你坚持看 3~5 本相关的书,就会发现整个知识或者技能体系已经基本涵盖完毕,同样的内容会反复的在不同的书中出现,越看到后面,看书的速度越快。
青年:多谢大师!我这就回去开始看,前年双十一买的 Kindle 都吃了好多灰了,正好用来看书。
大师:且慢,佛系学习还有最后一法:好书需要读三遍,要读只读纸质书!
青年:此话怎讲,电子书可是科技进步的结晶哦?
大师:要想真正掌握一本书的核心内容,需要读三遍。第一遍:细读,目的在于完整阅读全书,并且划出重点,写上读书笔记;一个月后读第二遍:扫读,主要快速翻阅第一遍阅读时做的笔记和划的重点,目的在于加深记忆;半年后第三遍:忆读,读的时候只看目录,然后去回想内容,如果回想不起来,再去进行扫读。这样三遍下来,基本上一本书的核心内容就能够很好的吸收。
青年:醍醐灌顶,原来读书还有这种讲究,以前我都是读完一本书就扔到床底了!
大师:所以,不要用 Kindle 之类的阅读器来看书,第一是做笔记不方便;第二是翻阅不方便;第三是不像纸质书那样可以随时提醒你!
青年:但是纸质书买多了好重,搬家很麻烦啊!
大师:当锻炼身体也可以,请个人搬也可以,总之不要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再说了,月薪 5 万后你就不用搬了!
青年:我感觉仿佛已经学到了九阳真经了,我已经要迫不及待的要回去开始实现月薪 5 万的小目标了,大师,还有吗?没有我就要赶快回去了!
大师:最后提醒几点,第一:不要看闲书,不要修仙、不要穿越、不要盗墓!
青年:我的眼里只有技术!
大师:第二:少打游戏多锻炼身体!
青年:大师所言极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大师:第三:少看片!
青年:。。。。。。
青年:多谢大师,我对大师的的感激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听大师一言,胜读十年寒窗!
大师:别废话,先点赞再转发!
作者介绍:李运华,阿里游戏资深软件工程师,带领多个研发团队,承担架构设计、架构重构、技术团队管理、技术培训等职责;专注于开源技术、系统分析、架构设计,对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有较深入的研究,对系统解耦、高性能、高可用架构有丰富的经验。
作者:阿里云云栖社区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19878aab9f1f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