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了什么是卦,我们自然要学习什么是八卦?八卦的形象和含义又是如何确定的?
1、八卦是八种形象
(1)八卦,就是八种形象。毫无疑问,用绘画描绘形象最直接,所以卦画就是直观的形象描绘;为了方便语言交流,每个卦画都配上卦名,这样就能简练地分辨不同形象;每个形象背后还有关联形象,这就需要通过卦象、卦德、卦义、伦常来解读。
(2)这八种形象的卦画(卦符)见上图。其中三爻卦的记忆口诀是:“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3)这八种形象的名称分别是乾、坤、震、艮、离、坎、兑、巽。给每个卦起名字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比如《帛书易经》中,乾卦就曾经叫做“键”,坤卦叫做“川”,震卦写成“辰”,艮卦写成“根”,离卦被写做“罗”,坎则是“习赣”,兑写做“夺”,巽写做“筭”。排除掉古人错别字和通假字的可能性,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游戏规则不断在调整,用哪个字做卦名,并没有完全统一,而这种不统一恰恰真实地反映了卦符原本的形象特征。任何卦名都不足以涵盖这个卦的全部形象,所以才会在不同时期修改调整卦名,以突出主要形象特征,建构形象的意义。仅靠卦名不足以说明形象,所以还要用卦象辅助说明。
(4)这八种形象的卦象分别是天、地、雷、山、火、水、泽、风。
(5)这八种形象的卦德分别是健、顺、动、止、丽、陷、悦、入。在《象》中,这八种形象的卦德的喻义被解读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恐惧修省、思不出其位、继明照于四方、常德行习教事、朋友讲习、申命行事。读者在学习各种形象和卦德、卦义时,“人情事理、感同身受”八个字的精神就体现出来,能想得通的固然好,想不通之处就需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不可人云亦云,盲从自欺。
比如:
乾:从天联想到健,从健联想到自强不息,这还是比较容易的想象;
坤:从地联想到顺,就不大容易,从顺联想到厚德载物,就很别扭。等阅读完通行本和帛书易经后,知道了坤的另一个形象是川的时候,自然就能想通“顺”了,而学习了《说文》中关于“顺”即“理”的含义后,从顺到厚德载物也就顺理成章了。而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进步是不再将“顺”理解为屈从顺服,这才真正对坤卦的形象又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震:从雷联想到动,从雷和动联想到“恐惧修省”,还不算太难。所以也有人联想到“震惊百里、震雷压惊、反思内省“等等,都可以。
艮:从山联想到止,从止联想到“思不出其位”,稍有一点费解的话,但联想到“知止当止、知止不殆、游鱼避网、积少成高“则没有什么难度。
离:从火联想到丽,再进一步联想到“继明照于四方”,很容易。
坎:从水联想到陷,再联想到“常德行习教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想象。但从坎字本身就是“坑”的形象出发,再通过阅读卦辞、爻辞,也就不难理解人生中处处都是陷阱的形象,而唯有守信克险,才能养生避难,于是“常德行习教事”的形象也就理所当然了。
兑:从泽联想到悦,再进一步联想到“朋友讲习”,这也是非常难的过度。所以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才能理解“泽”并非“害人之黑沼泽”,而是“丰收的湿地田园”,因此自然可以联想到“修德和睦、江湖养物”,“朋友讲习”不就与论语中“暮春者,春服既成...”一节遥相呼应了嘛?
巽:从风联想到入,再想到“申命行事”,不大容易。这要等到理解了“逊顺”源自“筹算”一层深意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关于每种卦象的解读,请参阅《易画卦象》系列文章。
(6)这八种形象的家庭关系分别是父、母、长男、少男、中女、中男、少女、长女。有两点值得强调:1、长男、中男、少男,曾有一种解读是大哥、二哥和小弟弟,在实际使用中非常不好用,也和今时今日计划生育现状缺乏对应,因此解读为成熟的男人、尚未成熟的大男生、尚未成年的小男孩,更贴切也更便于实用。长女、中女、少女情况一样。2、这八种形象都是理想中的形象,并不代表具体某个人,换句话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某个具体的男性也可以套用母、女这样的形象,反之女性依然。
2、八卦仅仅是八种形象
八卦本身并不神秘,不是所谓“本体“的假设,既不是八种物质,也不是八种元素,更不是八位神怪、或者八种原理、八项戒律。《易》者,像也,周易是关于形象思维的游戏,八卦只是八种形象而已。对于外部世界的思考,华夏先贤一开始就走了一条与古希腊完全不同的道路。没有先验的假设,没有复杂的理论,有的只是将“打比方”升华为一种逻辑艺术,有的只是对“猜谜”游戏的不断建构,有的只是渴望人类大同的内心意志。大家用“打比方”一起玩这个“猜谜”游戏的过程中,一代一代的先人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变成了游戏的规则和游戏的通关攻略。“人情事理、感同身受”,则成为大家玩这个游戏的前提。时过境迁,自然又有后来者接过接力棒,继续玩这个思维的游戏,淘汰掉不好玩或者不好用的游戏规则,构建出新的游戏规则。《易》者,变易。《易》本身何尝不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作品。《易》者,不易。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游戏中,真正难得和神奇的,反而是那亘古不变的自由意志。人类创造了人类本身,人类选择了人类本身,而《易》唯一不变的也正是“天下大同”的选择,这并非所谓先验的真理,而仅仅是我们祖先不约而同做出的选择罢了。这个祖先并非血缘上的祖先,而是文化上的祖先,并非我们生在这片土地上,拿着中国身份证和护照就是所谓中国人,而是心甘情愿地认祖归宗,从内心接受了祖先的文化,我们才是真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