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一个年轻人很崇拜杨绛先生,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封长信倾诉自己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遇到的诸多人生困惑。杨绛回信写了一句话: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什么叫“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呢?
我的理解是:如果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认识就会有局限,眼界就难免狭窄,困惑就会由此而产生。而当困惑越积越多时,人生就会陷入迷茫。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多读书,读好书。知识可以开阔眼界,读书会丰盈我们的生活,不会造成我们在精神上的短视、浅视。正所谓:“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人生也是一样,精神有长短,境界有高下。
-1-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我大概是三十岁之前,一直是懵懵懂懂的状态。也是跟着读了几年书,混着工作了几年。理想飘在云端,双脚陷入泥潭,经常不尽如人意。也想“把酒问青天”,为何高处不胜寒呢?后来仔细想想,哪里是“高处不胜寒”,而是自己的起点实在是太低了。只道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却不知那时候的自己就是“聋子”、“瞎子”,思想不健全,精神上更是短视和残疾。可不就是“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么。
通常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感受到痛苦?当我们身陷生活琐碎、为生活而疲于奔命时,不会产生痛苦,只会感觉焦灼和忙碌。只有当我们停下来的时候,才会感受到人生中的迷茫和痛苦,从而长吁短叹,心中郁结。但始终也不清楚这种不由自身的痛苦感觉究竟源于何处?
按照西方的说法:Daniel Bor在《贪婪的大脑》一书中说:(大脑)意识是生命的本质,其主要任务是革新。我们运用革新的能力,不断探索模式,洞悉世界的本质。这是大脑在进化过程中的本能反应。没有信息的输入、不能识别和建立模式,大脑就会感觉“饥饿”、“不满足”,因此,我们就会产生无聊、困惑和痛苦的感觉。
东方的说法则更文艺:茶壶有用,因能盛茶。人的情感终是需要表达和宣泄的。草木生长,也是需要风调雨顺、悉心照料,才会欣欣向荣、花叶扶疏,何况人之思想情感呢。朱光潜在《谈文学》中说人的思想情感就是生机,生来就需要宣泄生长,发芽开花。有感情而不能表现,生机便遭窒残损,好比一株发育不完全而成病态的花草。
这大脑的输入也罢,思想的生机也罢,所言所指的都是知识呀。
-2-
大道三千,择一而从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好、乐仿佛如三层境界,由浅入深,一层深一层;而其中比较难的便是“知”,很多人的问题便是不知自己不知。如何知?唯敏而好学而已。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如此贯通,是为欣赏。而能欣赏,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便是人生的乐趣所在。
许多人觉得人生没有生趣,大半是由于在知上有欠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受到趣味。读到好的作品,听到好的音乐,如牛嚼牡丹、食不知味,岂不遗憾?这便是一种精神上的欠缺和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不是失去了人生趣味,而是生命的趣味摆在你面前而不知,实无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