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培训班里,擅长游戏教学。今天,老师又征求大家意见:到草坪上做游戏好不好?“好!”我们这些从13岁到72岁年龄不等的三十余名学员异口同声地回答,大家心里充满了激动和兴奋。
游戏名为“运球”,就是把乒乓球放在一劈两半的竹板凹槽里,让球从前一个人的竹板上滚到下一个人的竹板,乒乓球连续滚动,一直滚到前方50米外的木桶里。若球倒着滚或者碰着持竹板人的手,这一组就要回到原点重新开始运球。老师把学员分成三组,比一比哪一组先把球运进木桶。
一声哨响,游戏开始了!各组争前恐后大呼小叫着积极运球。看着简单的游戏,做起来并不容易,5分钟后,各组都还在原地踏步,连让小球从小组内每个人竹板上滚一遍做不到。我们组11个人,有好几种接球方式,接球不当的,小球不是落地,就是触手。6次失败后,我们组员聚在一起讨论总结出正确高效的接球方法。小球第7次启程,利利索索滚开了,有组员喊:“快!快!”小球滚过11个竹板,却因为滚得太快,第一个人来不及跑过来继续接球,球又落地滚出老远。
我们组的组长,一位50来岁的企业老总建议:“大家不要急,慢一点,稳一点。”随后他又嘿嘿笑着补充一句:“那些百年老店没有一个是一夜发展起来的。”他说得很有道理。大家都知道球要慢了,关键是控制不住球速,乒乓球总是如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残局是当然的。我们组又停下来研究控制球速的问题,得出结论是把竹板尽量握平。这样一来,我们组的小球竟然滚了一大半路程,因为一个组员失误,又要重新从起点开始运球。有人小声埋怨那个失误的组员。接下来,不断有组员失误,我们不得不频频退回起点。大家的埋怨公开化,激烈化。小球又像刚开始那样寸步难行了,我们组还有一个组员受不了批评闹情绪,蹲在地上拒绝参加游戏。
旁边另外一组运球活动如火如荼,小球马上就要运到终点了,一位阿姨手碰着了球。他们和我们一样,还得从头再来。但是他们组员一路乐呵呵地走回来,互相鼓励着,谁也没有埋怨阿姨。我们组员看了很受启发。辅导老师也安慰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大家要互相包容。要认清自己的角色,管好自己,让心静下来,专注于自己竹板上的小球。”
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每个人专注于自己竹板中的球,球似乎有了灵性,可以随心控制了。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就是一个优秀的团队,没错!我们组又经历几次挫折后,第一名到达终点,把乒乓球运进木桶。大家欢呼着,拥抱着,别提多高兴了。
游戏结束,老师让我们反思游戏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大家各抒己见,悟出很多道理。有的说个人=团队,有的说重过程不重结果结果自来。我也发言道:“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我们端正心态、做好自己、协商配合、方法正确、速度稳健,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大家送给我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