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湖南,当然离不开吃辣。即便是湖南的轻食,也是无辣不欢的。
之前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差湖南,走过了湖南的各个地市,也尝遍了各地的小吃,常德米粉,永州血鸭,娄底新化三合汤,衡阳土头碗,湘潭油酥火焙鱼,株洲攸县香干。湘菜无一例外都是重油盐的,对于湖南的胖友,我都再三叮嘱他们,咱可以吃那种自然的小米辣,青椒辣椒,辣椒油那种就不是特别建议。
提起湖南的崛起,多数人都有一种,湖南于近代忽然登上历史舞台的感受。群星璀璨,揽天下兴亡之责于一身。湖南人以他们的满腔热血,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中国近代史绚烂的百年风流。
讲到这百年风流史,自然离不开曾国藩。关于曾国藩,毛泽东说“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评价说“曾公乃国人精神典范”。两大敌对阵营的领袖,对于曾国藩的评价,是如此高度一致。
抛开让曾国藩功成名就的几件历史事件 ,最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是千百年来,功高震主却能全身而退者寥若晨星,曾国藩便是其中一位。他的自剪羽翼,是很多威望达到顶峰之时的人非常难做到的。
曾国藩之后,这块风水宝地好似打开了汩汩源泉的口,在这百年间源源不断向中华大地输送着各式各样的人才。
谈到湖南现在的发展,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策略的提出也考虑到要想实现“中部崛起”,仅仅靠长沙一个城市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长株潭的重工业发展还是可圈可点的,长沙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株洲的中车,湘潭的湘钢,都可谓是长株潭三地的重点制造企业,这也使得一提起湖南,就有种重工业之地的感觉。
而湖南另一侧的湘西,则有着完全不同的风土人情。“大湘西”大致以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为主体,这个地方在荧幕上呈现出的作品,往往以“剿匪”主题的居多。
为何曾经的湘西会出土匪?大抵跟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有着非常大关系,这里山深林密,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在当时这样的生存环境下,还满足不了最基本需求的湘西人,只好采用不得已的方式最先生存下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湖南能否把握住机会再书风流,就要看湖南人自己了。
聊到中部,铁定要说说自己的家乡,河南了。一卷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河南,在21年的春晚,火出了圈。在没有任何流量明星加持的背景下,河南节目的火存在一定的偶然,但更多的是必然。河南,历史文化资源太过得天独厚,它不需要更多外在流量,它本身,就是流量。
作为中华帝国长达千年的政治文化中心,河南这块土地,有太多陈迹可以凭吊,太多故事可以遐想,出过太多名人将相。
但同时,这片土地,又承受着太多灾难。从历史上来看,中原大地不仅饱受战争的摧残,自然灾害也非常频繁,“赤地千里”“饿殍遍地”说的就是中原的旱涝灾害。让大多数人记忆尤深,距离我们最近的是21年那场洪涝灾害,谁都没想到在这么一个内陆省份,会有这么严重的自然灾害。
河南这块土地上有繁华,有辉煌,也有整个中华民族最深重的苦难。唯愿家乡在经历风雨之后,仍然能看到那抹彩虹。
谈到河南的吃食,自然离不开面食。对于河南的胖友来说,减重过程最过艰难的是,不能够每天吃面食。面食的升糖指数非常高,吃过之后很快被人体消化吸收,不太抗饿,营养价值相对于蔬菜和肉要少很多。
但河南人的胃,早就被培养的无面食不欢了。即便在外地这么久,一段时间不吃面食,我的胃对于面食就有种强烈的渴求。一碗正宗地道的羊肉烩面下肚,那种满足感,是任何食物都媲美不了的。
每次回家,也都要喝碗胡辣汤,在外喝过那么多胡辣汤,始终没有家乡的味道,只有在故乡,喝上那么一碗酸酸辣辣的胡辣汤,才觉得真的到家了。
今日的河南依托于交通要地,在飞速发展,但也不得不承认,在发展中存在种种问题。只希望大家多给这个多灾多难之地一些理解。这块“天地之中”之地,总有一天会将它的厚重沉淀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总有一天会超出大家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