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5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到达樟坪民族学校下乡入户宣讲和关爱留守儿童的第一天,早上六点起床迎接我们的就是从学校西北角的林间探出大半个头的太阳,虽不至于刺眼,但似乎可以料想今日要上山下山跋涉的我们是要顶着烈日了。
炎炎夏日,在山间行走,举目遥望一片又一片的绿色连绵,竹林、蓝天、白云,到哪都是可以入画的风景,不禁想起自己许久没有看过如此纯粹的蓝天和白云了。扛着队旗,越过一个又一个山头,不见人烟,不知道前面多远才会遇到人家,不知道哪栋房子才是我们学要去的留守儿童的家,只是一直往前走,这种感觉很新奇。
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见到房子和人烟,而不仅是路上的小虫子和路旁的红薯苗、竹子,女主人很热情,总是问我们需不需要喝水,“别的东西没有,茶水还是管够的,你们这点人能喝多少啊!”她的话让跋涉了一个多小时的我什么累都感觉不到了,向她询问家里的经济来源,当地的一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的补贴,我们马不停蹄的向前赶路,走之前阿姨还好心的给我们指了路。
路上遇到一个扛着锄头和爷爷,看我们大太阳在路上晒,热情的邀我们去他家坐坐,后来遇到路上修水渠的工人叔叔,衣服都被汗打湿了,还有以买毛竹为生的叔叔、爷爷,他们的经济来源皆依靠这大山赐予他们的毛竹,在地形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下,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努力为自己的家庭和家人创造更好地条件。
其实走访下来不难发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个村子的人多是以卖毛竹为主要经济来源,还有那两三亩收成并不好的水稻种植来过日子。女主人总是喜欢抱怨,喜欢哭穷,喜欢将自己的伤口展示给人看,即使别人并一定能理解和原谅,而男主人总是比较沉默和忍让,仿若这高山顶上的大树,沉默却有起着支柱的力量。
当见到那栋一看就年久失修的一层木质的矮平房子时,所有人几乎没考虑就一直肯定这一定是我们要去的第一户留守儿童的家里。不大的房子还要与伯伯一家人挤,父亲最近两年刚因为意外受了伤,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艰难,妈妈因为女孩上学住校和弟弟年幼开始上学而留在家,女孩也上完初中去上职业技术学校,暑假回家了。看到我们去,给我们倒水和弟弟一起与我们坐下来聊天,从语气中,可以感受到女孩非常懂事,为家里着想,去读职业技术学校虽是无奈但也足够让她读书的愿望得到满足,她自己也很努力,两个孩子很乐观开朗,让人原本的心疼和多余的顾虑完全消散。
其实说到底,我们都是一样,给与他们帮助和关心的同时更多的是彼此尊重,所以女孩的妈妈会在我们大中午赶回学校吃中饭再次路过时喊我们喝口水,因为知道我们不会好意思留下来吃饭,拿出家里刚从藤上摘得的黄瓜给我们路上吃解渴,我们会毫不见外的问能不能多拿一条回去给其他一个没来的喜欢吃黄瓜的朋友,也不怕妈妈笑,也许这是最好的交流相处方式。
从她的身上我可以看到,留守儿童的内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脆弱,相反他们更加的懂事和成熟,说到底还是孩子,他们有自己的简单生活和纯粹的快乐的点,没有必要把他们想象成爸妈不在身边就天天思念伤心的样子,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快乐坚强,有着让人尊重和佩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