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言锋语
看到《每周工作四小时》这本书时,首先被书名吸引,每周工作四小时,可能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吧?
曾经有段相声里的一句话记忆深刻:如果一周工作两天,休息五天那该多好呀!那时,我们也就当娱乐开心一下而已。今年两会期间,李彦宏说:有了人工智能,未来有望一周上2天班休息5天。看来,只要你敢想,就能够实现。那么,每周工作四小时是不是也可以奢望一下?
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好的工作结果
想每周只工作四小时,并不是要减少工作量,而是要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给你24小时去完成一项任务,时间的压力促使你集中精力去执行,别无选择只能做最重要的部分。同样的任务,如果给你一周去完成,它就换来了小题大做的6天。如果给你两个月的时间,但愿不要这样——它就变成了一场精神磨难。
对于这一点,我在工作中是深有感触的。有一次接上级通知说省领导将于半个月后来公司开现场会,公司从接到通知就开始准备,包括街道、市里负责接待的同志天天盯在公司现场,一会要把地板铺地毯,一会要改桌布,一会换茶叶……企业里的人员一个萝卜一个坑,哪有专人负责这些工作,就直接晾着这些负责接待的领导,等到省领导马上要来,需要的东西基本不再改动的时候才开始突出去筹备,照样满足了上级接待人员的需求。
其实省领导来到公司现场总共不过半个小时的时间,没参观,水也没喝一口,就在公司的大厅讲了讲话,我们所准备的东西省领导基本没看也没用,但这半个月的时间无论是对负责接待的人员还是我们企业负责接待的人员都是一场精神磨难。
之后一个接待,接上级通知只说是第二天中央领导要来视察,连准备的时间都没有,上级接待人员下要求,公司连夜筹备,时间紧,任务重,虽然熬了半宿,但却感觉是工作效率最高的一次。
中央领导既视察了生产车间,还与员工进行了热烈地交谈,这是我参与筹备的一次最高级别的接待,却是花费时间最少,规格最高的接待。我们集中精力去执行这次准备时间最短的接待,却是效果最好的一次。
同样都是接待,因为截止时间的不同,让我们真正体验到了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更好工作效果。
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由此可见,只有有截止期限,才会有压力,才会是工作的动力。
帕金森法则:减少工作时间,来做最重要的事
我是典型的拖延癌患者,编辑催稿,告诉我25号要交稿,我是绝对不会在24号完成的;剽悍行动营,24点前打卡,我也都是在23点半左右才完成作业。这些重要的事都如此,更何况不重要的事不知要拖到何时。
对于重要的事,首先“主动”限定完成的时间,而不是跟随某个别人限定的时间期限。比如,截稿日期是25日,首先要求自己在24日18点前完成。然后尝试,把完成的时间从4小时压缩成2小时!
在剽悍江湖社群,我还学会了借力——能不能再尝试一下,原定4小时的任务,用1小时完成?是否可以把某些工作外包,甚至大部分工作外包?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比如剽悍一只猫的公号,他只负责写文章,运营、做图都交给专业人士,他腾出时间去做更有竞争力的事。像行动营,像饭团等。
想办法让自己闲下来,体验无事可干的“轻松”,而不是“紧张”。把时间先空出来,才能重新考虑装入新的有趣的东西。
喜欢《三体》里对时间的描述:“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间。”
每周工作四小时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我们以此提示自己,把高效能的工作变成重要的工作指引。把留出来的时间花在更美好的事情上,或者对家人的陪伴、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帮我们最达成终极目标:“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