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朋友沐文,是个很特别的女生。
熟悉她的人,都知道沐文是个积极的行动派,总把自己的生活规划的有条不紊,永远一副积极向上的模样,好像从来不知道消极为何物。
然而,除了我,没有人知道,沐文也有悲观的时候。
不过是大多数情况下,在众人面前,一直以积极的形象呈现罢了,沐文的悲观是私密的、间歇性的,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这偶尔的悲观情绪什么时候来,有什么什么时候离开。
沐文把它称为“小恶魔”。
就像这些天,“小恶魔”来访,她顿时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1.
工作,陷入了周而复始没有新意的恶性循环。
尽管沐文不想这样,想着要抗拒它,便极力尝试去改变些什么。
比如,写了新方案呈上去,领导一副不置可否的神态,连句话都没有;召集了小组讨论,大家兴致缺缺,只有她硬撑着演完独角戏;学习新业务,哪怕是硬性要求,也坚持不了几分钟,就扔到一旁去;一直要提高的相关技能,什么PPT、PS、文案撰写、运营新技能……可以随随便便列出许多,却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索性也搁置了。
罢了,索性给自己大放假,姑且趁着春节后,大家还没有完全进入工作状态,就偷偷“敷衍”几日。
2.
生活,也像一滩死水,激不起丝丝涟漪。
看着2017年的新年寄语以及罗列的各项计划,沐文竟然生出一种“这有什么意义“的悲凉之感。
她讨厌这样的自己,心想着做点什么才行。于是,早起计划严格执行,生物钟早就被训练到,哪怕接近凌晨睡,也能在次日早上5::30醒来,待洗漱后清醒了,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写文章,可是这文章写的颇为纠结,如果不是提前有提纲,一时间会什么也写不出来。所以,前天早上听了英文,昨天早上换成读书,今天早上干脆发呆一会儿去做早餐了。
有人说,当你写不出来的时候,就逼迫自己去写,只要握笔在纸张上或者手指接触键盘,且不说写的质量如何,终归是有文字流淌出来的。
沐文试过,的确会有好或不好的文字写出来,可是人追求舒适的本性不是那么容易战胜的。有时候她就是会明明知道可以写的,但怎么也不想开启码字那个动作,宁愿去发呆、追剧、看书、听音乐……
所以,晨起写文这件事总是做不好,总要拖到中午、下午或者晚上的深夜,这又难免影响到晚上的睡眠和第二天的工作状态。
如此循环几日,向来积极生活的她意识到这又是“小恶魔”的骚扰,可她又怎么也奈何不得它,两三天下来,便不自觉地开始胡思乱想。
3.
有时候,沐文觉得自己写文的确已经很努力了,可是进步之慢除了让人羞愧外,还在一点一点地吞噬她的坚持、她的耐心、她的目标,最后上升到令她怀疑其意义。
就说她参加的一个写作群吧,一位姐姐一直在坚持日更,近期的文章频频上简书首页,已经连续到第14篇了。同为写文人,怎么可能不羡慕?沐文自己2017年写了也有10来篇了,可是没有一篇被首页收录,那种挫败感真是只有经历的人才体会得到。
原因倒是想过,一方面是没有素材可写,另一方面是写出来的难被认可。这两相夹击,沐文就节节败退,曾一次次鼓足的勇气也像漏气的皮球一样慢慢瘪了下去。
4.
今天看到一句话:“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据说出资《圣经》旧约,这话倏地一下击中了沐文的心。这句话印证到她身上,不就像她所准备写的新鲜话题,最后发现很早就有人写过,而且比她写的好的多了吗?而她写过的那些话题,在之后的之后,还有人在写,有比她写的好的,也有不如她的。
那么这样写来写去有什么意思呢,难道真的是“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我们不过才将前人做过的事冷饭热炒?又或仅仅是为了梳理内心,那写文的进步、成就感怎么算,如果只是一味地重复先哲的脚印,又被后来人模仿,那样还有什么意义?
沐文想写小说,可是看看中外名著,那么多厉害的大家,单单一本《红楼梦》至今都无人能超越,那么以她现在得前进速度,何时才能有所建树?何时才能超越?
沐文想写诗,可是单单是看着唐诗宋词,她就惊诧于他们天资禀异,玲珑内心;再看自己时下接触的一些爱好诗歌的朋友,他们的能力已然到了一个自己仰望的高度。而她呢,现在起步,又能做到什么程度?
真是越想越想越悲凉,完全陷入这句圣经之言的漩涡里。
沐文猜想,自己的心里的悲观恶魔好生猖狂啊。
不然,为什么近日一而再再而三的怀疑诸多事项,沉溺在无人知晓的悲观角落里,一天一天出不来,即便能找到反驳自己的理由,但却怎么拗不过自己作祟的本性。
5.
沐文咂摸了半天“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一度悲观不能自已。好在这个小恶魔归期已至,等到晚上,沐文久违了的积极心态貌似回归,她就着这个热乎劲儿,还写了一篇不错的小文出来。
沐文想,这悲观恶魔不时来访,既然抗拒不得,暂且留它一席之地。此时看那《圣经》之言,也不见得就是那般道理,单说写文,大师级的他们又何以写的出我自己这样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