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的幸福与极端的绝望之间只隔着一片震颤之叶,生活莫不如此。”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是英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流行作家。其一生著作颇丰,小说、戏剧最有成就,有“英国的莫泊桑”之誉。风格偏向于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刀锋》、《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等。其作品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都曾在国内流行。近年来,毛姆及其著作也越来越受到国内读者和文学研究者的推崇。本文推荐所读的《叶之震颤》是首个简体中文版译本,作品充满热带的异域风情,在现实与幻想交融之间,让人对人性和人类文明有了更多的深思。
《麦金托什》讲述了行政官沃克尔及其下属麦金托什的故事。沃克尔是一个独裁、专横、粗俗的统治者,他用卑劣的手段统治着塔鲁阿岛,用尽手段使岛上居民屈服于他的意志。其下属麦金托什是个内向、怯懦的旁观者。对沃克尔种种行为的不满,在麦金托什的内心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利用修路引起的村民的反叛,麦金托什借刀杀人,沃克尔遇刺身亡。而沃克尔的临终遗言和村民对他的怀念也让麦金托什身负罪恶,最终自杀于大海之中。本文让我们看到了殖民主义背景下,专治与蒙昧的共存,鄙陋与纯真的争斗,人性善恶的纠结,而一切都最终走向了死亡。
《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讲述了破产的未婚夫巴纳德为了完成与伊莎贝尔的婚约只身前往塔希提岛经商,时隔两年,未见人归。同样爱恋伊莎贝尔的巴纳德的朋友贝特曼顺路前去寻找,发现巴纳德已经醉心于塔希提岛平淡的生活,与不法商人阿诺德交往密切,还要与他的混血女儿伊娃结婚。即使贝特曼反复劝说,巴纳德依然选择堕落。回国后的贝特曼与伊莎贝尔终成眷属。巴纳德与贝特曼成为了两种人生价值观的代表,也是自然主义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从对岛上生活的唯美描写,我们也看出了作者的向往。
《阿赤》的故事是《堕落》的翻版。迷失海上的船长竟是曾经的阿赤,年经帅气变成了肥胖丑陋。阿赤与曾经的爱人萨利相见而不相识。叙事者尼尔森成了阿赤的替身,按照书后译者的解释,尼尔森就是船长潜意识中的自己,梦幻的破灭与梦幻本身一样,在幻境与现实间摇摆。
《池塘》以劳森和埃塞尔的故事阐释了文明的相容性问题。白人内森在池塘爱上了土著姑娘埃塞尔。为了自身的体面和后代的良好教育,内森携埃塞尔返回欧洲。脱胎于自然环境的埃塞尔,在西方文明下显得尤为不适应,最终返回了阿皮亚。追随而来的内森却因自己的白人身份背上沉重的负担,终日无所事事,迷失了自我。最终,埃塞尔离他而去,内森也自溺于池塘。一个迷失的白人,正如强加于淳朴世界的西方文明,注定难以在那片土地生长。
《火奴鲁鲁》是略带玄幻色彩的故事。深得巴特勒船长器重的船员巴纳纳斯,因觊觎船长深爱的土著女孩儿,而对船长投毒。船长最终依靠土著女孩儿的巫术得以续命。然而忠于船长的土著女孩最终和一个中国厨子跑了。此种结局也暗示着这个有玄幻色彩的故事并不可靠,而残酷的现实才是真相。
《雨》是毛姆短篇小说的名篇。故事的发生因雨而起,在雨中发展和结束。传教士戴维森因道德的驱使对妓女汤普森横加指责,威逼胁迫,然而他终究没有逃脱自身肉欲的驱使,也死于自身的负罪。所谓的祈祷、教化在真相浮出水面时,显得荒诞、讽刺,以神权压抑人性,反而释放了更多罪恶。传教士的死板、冷漠与道貌岸然对比妓女的放荡、庸俗和工于心计,在罪与恶的撕咬中,人性变得也许只有不停的大雨才能洗刷罪恶的灵魂,带给人性纯净与圣洁。
从《叶之震颤》的短篇集中,我们还能感受到毛姆优秀的叙事手法,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恰当的视角变换,跌宕起伏亦幻亦真的故事情节,出人意料且意味深长的结局安排。本书对南太平洋自然风光的描写也尤为引人入胜,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作者对南太平洋岛上的纯朴生活的向往和迷恋。作者一生游历全球,其广博的见识也在本书中可窥一斑,尤其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本书充满中国元素,当然就像毛姆对待女性的态度一样,其眼中的中国印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批判。若要更好地理解作品,还需要进一步阅读毛姆的传记和其他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