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年都过,可是长大后,却再也没有吃过那么让人垂涎欲滴的猪肉味,再也没有闻到过那么诱人的猪肉香。
鸡、鸭、鱼、虾上餐桌都是长大成人后的事了,小时候,能吃上的肉就只有猪肉了,而且一年中才只有两次吃肉的口福,一次在中秋,一次就是过年。
中秋时割的肉太少,一大家子六七口人,往往是刚尝到了肉香,下一筷子却已经夹不到肉了,只有过年,才可以让人大快朵颐。
所以,那时候,过年的肉还没吃完呢,就又盼着下一个新年的到来,新年不但有新衣服穿,有糖果零食吃,还可以敞开肚皮,大筷吃肉,大口喝果汁。
年的气息从腊月初就开始了,家家户户碾辣子、砸调料、扫房子、裱糊新墙围纸、贴窗花、换洗窗帘床罩被套、请门神、请灶神……
小年一过,割肉买菜便提上了议事日程,过年的肉,可不能割得太少,不仅要招待走亲访友的客人,就是自己家人,也是要吃到正月十五方算年过完了。
那时候农村人吃肉,不喜精瘦,讲究的是膘有多厚,膘厚,则油脂多,肚子一年到头吃不上几两肉,缺油脂呀。
村中家大人多亲戚多的人家,过年时要割三四十斤肉,多数人家都是二十来斤,也有只割十来斤乃至不足十斤的,那往往是人丁稀少、无甚亲戚朋友的人家。
肉割回来后,先从瘦肉到膘到皮一刀切下,分割成一个个五寸见方的大肉块,再在一个大盆里分几次清洗干净,然后在家中的大铁锅里加入离满不远的一大锅水,直接将洗好的肉块放入凉水锅,开始生火煮肉。
这时候,家中的女主人就会拿出早已用白纱布缝制好的调料袋,将家里的八角、桂皮、草果、花椒、大香、小香等一干调料,依经验的大概比例装入料袋中,再缝好袋口,投入已经煮沸的肉锅中。
对了,姜片、干辣椒是一定要有的,直接下入锅中即可,现在炖排骨、炖肉都要放葱段,但我记忆中,儿时过年的煮肉锅里好像不放葱的。
其实,锅一开,料一入锅,就有那种若有若无的香气钻入鼻孔,此时,往日不爱拉风箱的孩子们都抢着烧锅这个美差,因为,这样一来,你不仅可以闻着肉香,而且能够亲眼看着锅里的肉怎样舒展开身体,怎样变了颜色,怎样被大人用筷子扎着判生熟,怎样在七分熟时洒盐,怎样一点一点在你添的柴火的煨热中、在你拉的风箱的鼓吹下由生变熟的。
渐渐的,厨房里热气腾腾,肉香就弥漫在整个院子乃至大半个村子了,煮肉的这两三天,门上几乎没有玩耍的小孩,我们都守在自家的肉锅前或是厨房门口,那个香哟,一直就沁入心底,沁透来年,沁怡此生。
那时候没有带有“佐料”的饲料猪,更不曾听过注水肉,那时候的猪肉,都是非转基因的农家粗粮喂养的一年生长周期的满岁猪,那肉,香浓、味美!
当肉熟透以后,火就可以停了,这时候,爸爸负责将一个个大肉块捞出锅,放入家中的大瓷盆,妈妈则会拿出早已烙好的锅盔,切成三角,让孩子们自己拿个碗,给自己掰馍块。
妈妈从那热气腾腾、肉香四溢的肉盆中取出一个大块来切,这时的妈妈,是不吝孩子们一饱口福的,切好的肉片放在掰好的馍上面,上面撒上葱花,再舀上两勺锅里的热肉汤浇在上面,一碗猪肉泡馍就成了。
肉片切得很是肥大厚实,肉汤舀得也是油旺汤宽,吃一口肉,嘴里那个回味,喝一口汤,肚里那个舒坦。
幼时一次半月过年内,便足够品得猪肉香,如今肉已成了家常菜,却再难觅得儿时猪肉味。
难忘啊!怀念幼时过年猪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