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在教育这条路上家长们都唯有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对孩子的教育,虽然看过一部分育儿书,但也常困惑不解,常犯错,不知道该拿他们怎么办?可事实上呢?每当体罚过后,看到孩子带着无辜的眼神缩在墙角边可怜兮兮的样子…孩子真是忘性很大,哪怕前一刻打她骂她鬼哭狼嚎地哭泣,下一刻又黏着上来跟你亲热,每每如此我又常常会陷于后悔当中,责怪自己太急躁,不能冷静处理。
每次事后发现体罚只暂时表面起了效果,过段时日又原形毕露,问题再重现。孩子的问题常常令我抓耳挠腮,也常常令我暴跳如雷。我上各种网站寻求解决方案,也会寻求过来人的帮助。可我发现别人提供了很多管用的方法对我孩子一点用都没有。
最近在图书馆借阅了这样一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作者是美国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两个教育专家合力而成。通读后发现这本书实际上是教会父母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一个历程。
这本书首先是教会我们如何克服孩子消极的情绪。
我们必须先面对然后接纳孩子的感受,每个人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用自己想当然的感受去代替孩子的感受。我们要全神贯注的去倾听孩子的说话,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说无法马上实现的愿望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幻想让孩子满足,而不是强暴的制止和生硬的拒绝。
其次,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处理好自己的消极负面情绪。正面描述所发生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指责,不要重复唠叨孩子以前犯下的错误。比如说,你怎么又忘记关灯呢?你怎么又不记得换拖鞋了。而是简洁明了的用一个字代替。用手指指着并说灯或关灯。孩子就会立马意识到自己遗忘的事情。或者可以通过写纸条的方式来告诉孩子你需要他做的事情。
书中还讲述了如何用其他方法取代惩罚。
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书中还讲了一些鼓励孩子自立的技巧。我们需要帮助孩子独立起来。不能凡事帮孩子做决定,要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做决定的思索。当孩子对某一件事情感到疑惑时和措手无措时,我们可以协助孩子一起想办法,给孩子提供选择,让孩子从中做出自己的决定。帮助孩子分析利弊。因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父母不可能跟随他一辈子,在他以后的成长路上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做决定。
赞赏孩子也需要技巧,不能笼统的说你真棒,你真优秀,你真聪明。经常这样夸大赞赏,会让孩子洋洋自得。时间久了,会让孩子对你的赞赏,抱有怀疑的态度。然后会导致一些否定,还会给他们带来压力,也会引起焦虑,干扰他们的行动,还可能感觉会被控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的事情,找出一两个你认为他很优秀的地方或他很棒的地方,来进行实质性具体的夸赞。
比如说孩子画了一幅画给你看,你就不能简洁地说画的真好,好棒啊!孩子会认为你根本没有看他的画,在敷衍他会很失望。我们需要花点时间认真仔细的观察孩子画了些什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夸赞他观察的很细致,很用心。相信宝贝肯定会很开心,因为你是真的在看她画的一些东西。如果当时没有时间,我们可以跟孩子说,宝贝画的很不错,不过妈妈现在很忙,待会再看,可以吗?我们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兑现,要做个言而有信的人,以身作则,这样孩子才能够信任我们。
我们应该说一些新的总结词,孩子会感到很新鲜,也会从中学到知识。书中说了一个描述性的赞赏,以描述你看到的和你的感受来代替评论。
比如说孩子做到了你要求他做的事,就对孩子说你很守信用。孩子已经连续看了一个多小时书,就对孩子说你很有耐心。孩子跟父母约好五点回家,现在正好五点孩子回来了,我们可以对孩子说这叫做守时。
由之前评价性的赞赏,变成描述性的赞赏。在描述后面把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我们需要去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们的正面评价。其实每个孩子的自尊心都特别强,喜欢听赞赏他的话。你以身作则,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
本书实用效果很强,有针对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教子问题,有详细的分析和解决办法。书中的理论需要实践,才能落实到实处。这本书值得慢慢品尝,再读性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