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写读书笔记,今晚花了2个小时将“第五脉轮:音”的部分朗读了一遍。安静的夜晚,书桌前柔和的灯光,可以盘腿而坐的大大的沙发椅,还有书桌上趴着打盹的懒猫,读到后来心中有种淡然的喜悦。在岁月中静静地读书、写字,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进入到第五脉轮,我们又远离了物质一步,开始进入精神性的上三层脉轮。笔者在阅读本章内容时有个初步体验性的判断,就是上三层脉轮因其精神属性,理解起来可能比下三层脉轮部分更难一些。笔者尝试记录一些初步的阅读感想。
第五脉轮——喉轮,位于脖子和肩膀这一带。它是沟通的中枢,我们透过声音、振动、自我表达和创造力来进行沟通。第五脉轮的主宰意识是控制、创造、传递和接收,包括我们内在和人际之间的沟通。此处是创造力活跃的中枢,能够将旧观念综合成新思维。第五脉轮的属性包括倾听、述说、书写、吟诵、心电感应以及任何跟声音和语言有关的能力。
在本章中,我们来看看声音、节奏、振动、字词,这些我们视为理所当然之事,如何强力主宰了我们的生活。从新生儿最初的啼哭到交响乐的和声,我们生活在沟通的无线网络里。沟通是让生命运作的连接法则,是协调所有生命的法则,是意识从一处伸展到另一处的手段。在信息沟通和日常表达的含义之外,本章内容侧重于解析主宰沟通能量的法则,也就是第五脉轮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一】:精微的波能世界
声音,本质上是一种能量振动。在物质面向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音叉的振动来捕捉音波的能量场。在精神面向中,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体验到一个人或环境的整体能量震动,即使不清楚精确的细节,仍可辨别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总和的能量振动,包括了内在所有层次的振动。我们在第五脉轮精进了自己的意识,开始觉知到精微的振动讯息,它可以呈现出我们组织、器官、情绪、行为、经验、记忆和思想的振动模式。
何谓“精神面向中的声音”?
我们可以透过印度教与基督教经典教义中类似的话语来了解。印度教徒相信,创造者梵天发出振波,穿透过各种层次的密度,成为“听得见的声音”,那是最根本的放射作用,物质便由此创造出来。印度教的经典记载着:“OM(唵)”,整个世界就是整个声!……因此,梵天即是全体。而在基督教的《圣经》中由极为相似的陈述:“太初有初音,初音与上帝同在,初音就是上帝。”两者都描述了神散发出来的声音如何创造了具象的世界。
声音的波能如何影响物质?
在十九世纪初期,一个叫恩斯特.克拉德尼(Ernst Chladni)的科学家做过一个经典实验,示范振波如何影响物质。克拉德尼把沙粒放在固定的钢板上,然后以涂了松香的小提琴弓摩擦钢板边缘,他发现钢板上“演奏”的振波,竟然让沙粒“舞动”成宛如曼陀罗的美丽图案。随着能量震动频率的改变,图案也会不同。
后续实验显示,声波投射到不同的媒介上,例如水、粉末、糊状物或油里面,产生的图案与自然界存在的形式惊人的相似,例如螺旋式转动的银河、胚胎的细胞分裂,或人类眼睛的虹膜和瞳孔。关于这种现象的研究称为“音波振动学”,主要是瑞士科学家汉斯.杰宁(Hans Jenny)发展出来的。
【关键词二】:节奏
能量振动是一种节奏的显现。所有的能量振动都有独特的节奏,那是一种通过时间重复而规律的运行模式。这些节奏分明的模式,乃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意识功能,季节的转换、白天与黑夜的交替、月亮的盈亏、女人的月经周期、呼吸的律动,以及不停止的心跳都是其中的例子。没有生物能逃脱这些节奏,而节奏是生命和意识的根本面向。
当第五脉轮发挥作用时,我们就会觉知到事情的能量振动次元。我们感应到的是语调,而非说出的话语内容。与行为相比,它对意识的影响要精微得多。比如,每天早上在高峰期开车上班,从事的工作压力大且步调快的人,经常会卷入不同形式的能量振动里。这些混乱的节奏会深深影响一个人的细胞,而且必然会影响他的思想、行动和情绪。工作一整天后,又在交通高峰时段开车回家,此人无可避免会在他/她的家庭生活、饮食模式以及与别人的互动中,呈现出那个节奏。
因而,我们可以说,透过心智和身体内部进行的持续节奏,我们每个人都在互相影响,也和周遭一切互相影响。
【关键词三】:共振
共振,也叫“节奏同步化”,指的是两个频率相似的波动一起摆荡,所形成的波动是原始两道波的结合,虽然有相同的频率,但是振幅加大了。
生活中有很多这种共振现象:比如,当你走进一家古董钟表店,店家将每座钟上发条,让钟摆开始摆动。期初这些钟摆一秒一秒滴滴答答地摆动着,彼此并不协调,有可能错开了半秒或四分之一秒,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注意到滴答声越来越少,不久所有的钟摆开始节奏一致地来回摆动,因为它们的节奏已经开始同步化。再比如,人们老早就知道,女人们共同生活地够久,便可能同时来月经;结婚很久的配偶往往面貌相似,而且说话时展现出相似的节奏。
沟通就像合拍的舞蹈,而沟通效果不在于听者对说者的回应,而是与说着共振。一个团队,只有进入共振状态,沟通才开始真正发生。
对自闭儿童的行为的研究发现,在听与说之间,这些儿童显现出慢半拍的反应,而且像是在回应自己的原始声音。他们的一些细琐动作让他们跟周遭世界不和谐,于是疏离和困扰便成为他们状态的特征。因而,我们可以说:“我们应付世界的能力,就产生于是否能跟它同步了。”
这是了解第五脉轮非常重要的概念。如果我们无法与周遭的振动频率同步,就体验不到自己跟世界 的连接。如果无法同步,我们就不可能沟通,我们会孤立、隔离,切断了攸关健康的滋养能量。就如共同印度教或者基督教信徒相信的,声音创造了一切物质,没有沟通,我们会死亡,精神与身体皆然。
我们往往认为口语交流构成能量沟通最重要的面向,这种概念蒙蔽了自然界的根本实相,或许沟通可以概述为节奏的交换。但语言只是冰山的一角,而我们却借助语言来表明冰山究竟是什么,还有冰山在哪里。
如果单纯的能量振动就可以把物质转成凝聚而和谐的图案,那么共鸣的振动必然会加深这样的效应。当我们与某样事物真诚共振时,那样事物就会深刻地影响我们。觉知到同感振动的原则,就可以在周遭环境的进化上扮演自己的角色。我们可以贡献“好的”振波或“坏的”振波,也就形成我们如何如周遭世界共处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