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的是,纸短情长,朱生豪,李太白,还有我自己的故事,我也不知道怎么会把这四者联系在一起,故事很长很乱,希望你会耐心听我讲下去。
借用微博标题党话说,那真的是,纸短情长,火了火了!一首首翻唱歌曲、一个个感人故事、一封封岁月书信,多少道不尽的涟漪,说不完的纸短情长。
纸短情长,成语,出自徐枕亚《玉梨魂》第八章:“言尽于此,愿君之勿忘也。芳兰两种,割爱相赠,此花尚非俗品,一名小荷,一名一品,病中得此,足慰岑寂,且可为养心之一助焉。临颖神驰,书不成字,纸短情长,伏惟珍重。”
而其中最让我内心触动的不是多少个悲惨凄切的爱情故事,不是陪我到最后的人可惜不是你,不是遗憾要用很久的时间去听懂一首歌,可能个人原因,希望自己活的理性多于感性一点吧,所以,当我看到的时候,我是被一个疑问句深深吸引住了“你说,这个年代还有人写信吗?”。
我也想问,你说,这个年代还有人写信吗?
《朗读者》有一期邀请的是鲜花山谷里的一对夫妇—周小林和殷洁,朗读的是《朱生豪情书节选》。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朱生豪情书》这本书,后来便是一发不可收拾,深深喜欢上了这本书。
1932年秋,朱生豪在之江大学与宋清如相识,两人志趣相投,相知相许。1933年,朱生豪毕业后,两人两地分隔,开始近十年的苦恋之旅,以书信交流情感,倾诉相思。朱生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唯有在给宋清如的信中,笔下生花,滔滔不绝,俏皮、苦恼、纠结、幽默等跃然纸上,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在信中,朱生豪无话不谈,聊理想、谈人生、诉爱情、倾泄喜怒哀乐,读书、品电影、交流诗作、切磋译事……贯穿始终的主线是对宋清如无限的思念和爱慕。笔能生情,笔下闪烁着一颗火热的心。他的灵魂从笔端流出,装入信封,飞入她的心中。从1933年到1942年两人结婚,到1944年朱生豪去世,这些情书见证了传奇而悲壮的爱情。
如此说来,我觉得还是有人会写信、写情书,虽然这个例子距离我们时间有些远,但我对于写东西却有强烈的感情,并不是说一定要写信这样才有意义,只是希望做些事情去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若干年后,再回想起来,一定是件很美好的事情,这大概就是我一直坚持写东西的原因吧。
当然,纸质书信只是一种表达情感、记录生活的方式,借助其他方式也不会变味。这就是接下来想要介绍的人—李太白。
李太白,一个高一在读学生,经常会在微博上发他对那个叫47的女孩的种种暗恋小心思,学生时代最单纯的小美好。关注到他纯属巧合,首先是室友发现他的微博,一口气把他所有的微博看完了,之后安利给全寝室。于是乎,我们全寝自侃为一群老阿姨,天天等着太白去表白。
后来想想自己这么喜欢太白的原因可能就在于羡慕他这种敢爱敢恨的性格、愿意为喜欢的人去变得更优秀,最重要的是看到了曾经自己没有的勇敢与坚持。后来问朋友“看完了是不是也想回到过去,去做那些没有做的事,去说那些未说出口的话”,朋友回复了好几个“嗯嗯”。因为太白,看到了过去的我们,只是他现在还有机会去做想做的事情,相信以后的他一定不会有太多的遗憾。
最后一个了,我自己。
下午在家些许无聊,把床下的蓝色储物箱翻了出来,这可以说是我的百宝箱了,各种喜欢的东西,杂七乱八,五花八门。但是有一个共性就是,这都是我高中时代的宝贝,值得永久珍藏的。
有一个黄色的史努比的糖果盒,是十八岁生日好朋友送的,里面的棒棒糖全部被我吃完了,盒子又被用来装各种明信片、小纸条。真的,现在看着那一满盒的小纸条,我大概知道我为啥高中读书成绩不好的原因了,因为时间全部用来写纸条了。有过生日时同学朋友写的祝福卡片、有平时上课期间秘密递送的纸条、还有差不多可以凑成一个小本子的秘密纸条。
除了明信片和小纸条,还有几封书信,尤其是和妹妹的书信,拿出来真的会怕被夸优秀,密密麻麻的正反面。还有几个小本子,上面记录了高中时代每天对自己一天学习的规划和生活心情的描述。
再就是自己高中最喜欢看的课外书了,非阿狸和刘同莫属。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个矛盾体,因为阿狸是童话书,充满了虚幻与不真实,而刘同写的则是个人切身经历,让你感受到现实的真实与残酷。对我来说,我希望自己既是那个能一如相信童话的人,又是那个能在现实中找到自我的人。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用文字记录生活,时光如河,岁月如歌,待文字染上了时间的味道,就会有历久弥香的情味。文字,穿透着岁月的尘,将世间喜怒哀愁一一记录下来,沉淀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