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冰蒙
今天读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想起了第一次读《我们仨》时候的感觉,第一次读这本书大概是一年前,那时候读到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的时候,看到文中写钱钟书先生,我当时看到写杨绛先生自己在梦里的活动,钱钟书先生消失了等等,说实话,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真的看得我害怕了,我想这不会是鬼故事吧?
那个时候是第一次读,没明白这本书讲的到底是什么,所以会产生恐惧感。时隔一年再次读这本书,看懂了《我们仨》讲的是什么,所以就不害怕了。
我这个人很奇怪,我不太擅长写读后感观后感等等,想想上次看完《活着》想写一篇读后感,写了几行之后还是没有继续往下写,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写。
有时候我听别人讲他的写作之路,都是从写书评影评开始的,我看看我自己我写不出来,觉得自己好奇怪。
我看过听过很多文章,有的说朋友就要多联系,不联系了感情就淡了,有的说好朋友之间不经常联系感情也不会变淡,有时候我也会把这些东西带到我的生活中,但是我发现这些东西有时候真的不是很合适。当然,不是说他的言论观点有问题,只是不适合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生活方式,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表达出来的都是他们对自身经历的总结,并无对错之分。
有时候看得多了见得多了,有些东西令我苦恼,我不知道到底哪个是正确的,也不知道哪个适合自己。后来想想,其实不必为这些苦恼,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时候别人的经验真的不一定就适合,所有的东西都应该去自己经历,经历了就知道哪个适合自己了。就像有人问前辈,问他们的经验,问怎么少走点弯路,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别人的经验终究是别人的,只听别人讲而自己不实践不经历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听过了遇到时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该走的弯路该吃的亏一点都不会少,因为也只有这样才能成长。
不必苦恼,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不必慌张,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