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21日到2月16日,总共26天。
这么多天偶尔时不时总是想啊,是四川的空气有魔力么,从第一天到成都开始我就一直过着实实在在的躺尸生活,躺着,瘫着,懒着。
每天睡到自然醒,饭端到手边。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想去哪里就有人接送。
好像只要一离开北京,满身鸡血的人就立马变躺尸。嗯,四川对我有魔法。
在离开北京的前一天我还在中关村做着助教直到晚上十点才下课,到姐姐家已经11点了,然后开始收拾行李,洗衣服,打扫卫生,这一折腾就到了两三点,早上六点多再起来收拾去车站坐高铁。
听起这一系列的事,在四川的我都感觉好像不是我做的。
回到成都第二天就开始浪浪浪,和高中同学约着吃串串,逛街,尝甜品,看大成都又有什么变化。小Q同学说,成都太摩登了,感觉少回来一次,都快跟不上它的脚步。成都,以前上高中的时候总认为它这里那里的不好,以后一定要离开它,直到当自己真正走到外面,走过了些城市,才知道它对于我们而言才是多么的亲切与柔软。
那天Q富婆硬拉着我陪她去逛她喜欢的Chanel,毕竟这种店对于我这种人而言远观已足矣。进去的时候,售货员就在详细给她介绍着,我就在旁边静静听着就好,售货员只是陈述着昆明有些人还专门打着飞的到成都的这家Chanel买哪个款式的鞋,怎么怎么样,说成都在时尚圈怎么怎么样,那时我和她也才意识到原来我们曾经不那么看好的它是这么的受宠。它的变化很大,以前上学时二环的高架还只是一网“绿荫”,现在早已车水马龙,那时候地铁只有一号线,现在有了1.2.3.4号线?以前还没有IFS,没有太古里......
它的变化就好像跟着我们的长大也在一点点
的成长,每学期回来一次就能小心翼翼收藏它点点滴滴的变化。
高新区以前条条大路畅通无阻,现在变成了天府新区所以天府大道也可以任性的堵堵堵。哥哥家在这里,所以这一片是我在成都撒欢地,它一点点变的“富丽堂皇”,而我也为它高兴。每次我回来我也要去建设路看姑婆,那里充斥着很多老建筑,这些爬满绿植的旧建筑才是小时候来成都的清新气氛。所以这些房子总让我才觉得那是以前的成都。
我没有出生在成都,只是从12岁开始在这里努力上学。小时候出身的县城已经被水库淹没了,所以现在住的那个地方其实对于我而言也只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因为没有小时候的街道,没有了上过的幼儿园,有的还只是残存的几家爱吃的小吃店。所以我那天对爸爸说,这里总是对我来说没有归属感,爸爸说那成都是你第二故乡是吧,我想应该是吧,因为它毕竟还有从前上学时走过的街道和学校。
在北京的时候,每次一有人听说我是四川的,每个人无不都充斥着对成都无比的喜爱,已经不止多少个人说过以后养老就要去到成都。看来,它真吸引着不少人。
对它,真的很有感觉。就像两个人心心相惜。
前几天赵雷的一首《成都》可能又让它火了一把。
今天哥哥把我送到车站(真的好想说一下,我们大成都到北京的高铁可以晚一点不,可怜我懒哥那么早就要送我到高铁站,真是可怜了我们的级草🤗,级草说我很烦,全家人都说我很“作”,我就是“作”的很,就想坐高铁,不想坐飞机)坐上高铁,开走的时候我没有流泪。
但是那天离开爸爸妈妈的时候,车一开,我就眼泪止不住的流。
因为假期过得太任性了吧。
在到成都浪了几天后就回到雅安给爷爷祝生,看到爷爷奶奶多的也是皱纹和苍老的面孔,没变的永远都是悉心的问候,“乖孙女啊,想吃什么啊,橘子,苹果,酸奶,快吃啊。”
嗯,我现在已经很淡定的接受他们缓慢的肢体语言和喘气的话语。不接受,我又能做什么呢?有唐生不老吗?有的话,给我吧。
在他们身边我每天就跟生活在蜜罐中一样,真正的过着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生活,饿了就马上给你做饭,想吃水果了马上给你削好,想喝酸奶了,马上就给你买好,这二十多天,别说我没做过家务事了,就是自己的一件衣服都没洗过,连洗头都是不想洗了就到外面洗。
爷爷过生日,要发钱,大年初一还要包大红包,走的前一天还有爷爷奶奶及全家人的陪伴,还有离别的大红包,嗯,这种生活过起来不要太舒服。
自己其实也是实实在在的倚老卖老,在本该独立的年龄,仗着自己还在上学,”理所当然”的接受着大家的压岁钱,其实想想真的好惭愧。也许他们也希望我能像其他人一样,在他们的身边开始独立工作可以自足了吧,其实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哪里又谈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呢?房子,车啥啥都是父母买好的。自己哪里在独立呢?
二十六天的躺尸生活就这样静悄悄的过去了,该结束的也是该结束了。该任性的也是该任性完了,到了北京,也再没地方可以让我任性,也没人可以放纵的包容我的任性了,也更没人为你做好一日三餐,出门接送,嘘寒问暖了,所以才会感伤离家的事实。
记第二十二次离家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