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读书不多,突然有种想对读书方法谈谈建议的冲动。原于拜读周阅的《川端康成是怎样读书写作的》。其中书中提到川端的一些著作,并加以绘声绘色的介绍,《伊豆的舞女》被改编并五次拍成电影,还有《雪国》,以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一的作品《古都》等等。无不让我都想一睹为快。
联系上前不久拜读的韩国作家二志成和郑会一和著的《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里面介绍的T.H.X读书法。使我感觉与这套方法有了某些联系。那是郑会一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套方法。会一要求镇洙一年阅读100本书时,镇洙只是买了十本,另外90本不知选哪一些好。会一告诉他一种即实用又排除了选择难的方法——T.H.X字法。
意思是如果读了一本主题特别喜欢的书,就会喜欢跟读与这个主题相同或相似的书,这样读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下一本该读的书,一本书就唤来另一本书。然后在各种书都读的情况下,读的过程中就会对某一个点特别关注。从这个点开始,一直往下读,不管作者是谁,什么主题,只要觉得喜欢,就继续深入地读下去。这种方法形成了有点类似于英文字母T的一个轮廓。
这个T字法让我觉得很有趣,也体会到它有一定的道理。以前知识面狭窄。对一些有影响力的著作闻所未闻,有一种无知者的愚昧,无知者往往对不熟悉的事物会排斥和偏见,我就是如此,特别对国外的作品有一种厌恶感,甚至连看他们又长又拗口的名字也有些不耐烦。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这种偏见在慢慢改观,最近阅读书籍的地域性慢慢在不断拓宽,从俄国的高尔基三部曲,跨越到了澳大利亚力克*胡哲的《人生不受限》,再到美国梭罗的《瓦尔登湖》。上次读张大诺老师的《光芒》,就有了迫切想去阅读书中主人公精神导师的一本书《约翰*克里斯多夫》。现在读了《川端康成是怎样读书写作的》,想接下来也涉及川端更多著作。这样延伸下去不正是会一提到的英文字母T字吗?
会一提到,T字法随着累积量的增加,读到一定深度自然而然产生了新的想法,而后就过度到别的领域或书籍里去了,久而久之又形成了另一个T字,最终经过在头脑的整合,当两个T字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大大的H。这时就达到了H字法的一个新境界。
当然我现在还处于T字形的初级阶段。这种T字法的升级版,我无法去描述真实感受,但对照对T字法的真实体验,觉得H字法应该是以后实践的方向,估计结果会不错。这需等我随着阅读书数量的增加,增加到一定量的时候才有发言权。
最后会一在H字法基础上又提出了更高方法,T字法的高级版本——X字法。多个T字混搭在一起就形成了X,若干个X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自如驾驭任何一个主题了,然后经过不断思索,那样到达哲人的境界估计就不太远了。
估计有人会说,八字才刚刚开始写,扯那么多干嘛。也对,X字以及n个X字组成方法实在太遥远了,我们暂且把它当成理想中的终极目标吧,不仅遥远,还不知能不能实现,这确实是该考虑到的一个问题。不过退一步说,有目标至少比没目标要强。
对于那些一见书就脑袋大,脑瓜疼的人我们不去强求。在此只是针对那些对读书有兴趣,也愿意为了读书可以甘受寂寞的人,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到底行不行,我没法打包票,因为我也是一个初级的实践者。只是想提醒一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脚一定比路长,愿不愿意一步一步开始去丈量才是关键。
3.25
25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