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以今昔昨
我们常说人分三六九等,有人平凡,有人优秀。可什么是平凡,何又为优秀呢?
小时候,我是一个只会学习的人,我学习很好,常常考第一名,村里的人见到我总会叫我一声“大学生”。我自然是开心的,因为知道那是别人对我的肯定,也是一种期望。优越感总是有的。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发现,这个世界上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有身材、长相、特长,气质,家庭背景和父母工作等等。逐渐地意识到我身上除了学习成绩好之外,别无所有。我出身平凡,长相普通,毫无气质可言,又不会谈笑风生,并不是班上男同学喜欢围绕的对象。于是越来越自卑,所以对于学习,越来越努力,因为深知,学习好是我唯一能摆在众人面前来炫耀的东西,我只能靠学习成绩来博得别人的关注。
所以在高考之前的求学之路上,我一直努力,不敢松懈。初中时,父母为了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把我转学到市里的学校,与农村小学全校不到一百名学生相比,我的中学一个学年就有700人,我惊讶了,也害怕了,我怕在这里,保不住我唯一的优势,怕成绩不再拔尖。也是因为害怕,我更努力地学习。
市里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学英语,而我却要从ABCD开始学,学期开始,他们就会用英语说一个完整的句子,例如: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Nice to meet you.等等,在现在看来非常简单,但当时对我却是一种打击。因为字母和句子之间的距离不是一点点,我要保证别的学科不被落下的同时,尽快把英语追赶上来。
第一学期,我给自己订的第一个目标——期中考试全校前五十名。如果当时我们同去的农村同学知道我的目标,一定会嘲笑我的,但现在他们可能会佩服我吧。
十四岁的我,在夜晚寝室熄灯后,大家都进入梦乡后,独自搬一个小板凳到走廊里,借着走廊的灯光看书、做题,直到深夜。然后第二天早上和别人一样起床上课,并没有同学知道我在熬夜学习。
终于,在第一次期中考试,我意料之中也意料之外地考到了全校第45名。我并没有高兴,因为这只是维持住了我唯一值得骄傲的东西而已,对于我,还没有别的可以炫耀的技能。但小小的我却头脑清晰地知道:“学习好是我将来做其他任何事的唯一前提,没有好成绩,就没有别的可能。”
就是靠着这根“稻草”我坚持到了高考那一天,那几年,无论遇到什么事,开心的,伤心的,我都没有耽误学习,我始终告诉自己:“学习第一,考上大学才是你人生的开始。”
二十岁,除了学习好,我没有一个别的优点可以让他人赞许,尤其是每个女生都向往的美丽的外貌。整个二十年里,我始终认为,才艺需要天赋,我并无天赋,所以只能过单调的人生。
直到大学毕业后,我开始上班挣钱,有了一点点财务自由之后,才发现,我错了。
工作之后,我开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开始另一种学习的生活。因为欲望和自尊心,我总是能激发出身上潜在的点,从强迫自己去做,到找到规律去做,到轻车熟路去做,最后到掌控全局去做。在工作中,我不断地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于是我更想要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事情是我小时候认为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我竟然都逐一做到了,比如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行云流水地写出一篇文章,出现问题的时候脑袋里不停地冒出各种各样的ideal,还有审美level一步一步地提升。每一样改变都促使我越来越自信。
后来,我喜欢上了读书、写文章、画画,想想我并没有这些天赋,只是单纯地喜欢并且知道,这些爱好会为我这个人加分,会让别人对我高看一眼,会让我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中,找到一丝丝安全感,除此之外,可能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但生活也许就是一个人加上别人对他的评价,再加上一点安全感,这样看来,我似乎又很富有。
现在,我身边的人总是会因为我给自己随手弄了一个发型而唏嘘,会因为我给大家普及食物的营养而惊叹,会因为我做一道非日常的菜而赞美,会因为我画的画而夸奖,会因为我写的文章而表扬,会因为我每天各种各样的不同而热议起来。大家赞美我说什么的都有,多数还是“你有点才气啊”。我只微笑不语。但我自己知道,在别人看来,我似乎轻轻松松地展在大家面前的优点,其实是我踏踏实实,埋头苦干,默默努力得来的,并没有那么容易。每一次展现出来的东西,都是经历过无数次失败,经过日积月累的付出换来的。
我会弄花式的发型来源于我细心地观察,不断地尝试;我会做菜是在一次又一次黑暗料理之后;我会画画是无数次勾勾抹抹,临摹修改的结果;我会写文章是经历过写几万字的锤炼;我的每一个别人看到的小惊叹都是默默付出,而非天赋,这点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
我的人生起点很低,没有天赋,只有不懈的努力。或许很多人会觉得现在的我也并不怎么突出的优秀啊,只是平常人啊。但我自己知道,我的努力带给我的并非丰富的物质,也不是多么聚焦的我自己本身,而是强大的内心,不再单一的生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谢谢那些夸奖我“有点才气”的人,因为那是对我付出努力的最高评价。
-end-